有性別身份認同障礙(GID)的人是否一定需要變性
康醫生表示成人GID中只有少部分尋求變性的手術。1973年的研究發現男性GID尋找變性的有3%,女性為6%。這些年來,康醫生相信該數字應該會增加,但他仍相信只是少部分人去尋求變性。原因是現在醫學昌明、手術安全和更多國家明白需要去幫助尋求變性手術的一眾。
為了增加大眾對GID的認識,康醫生在大會上做了簡短的分析。GID基本是心理和原本性別有一種不一致的感覺。而且,心理和原本性別的不一致會引致到性別焦躁的症狀,包括焦慮和不安。不過,他指出提到剛剛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V),把GID取代成性別焦躁,避免了用「Disorder」的字眼。
康醫生解釋要滿足五個條件才可稱GID。一,是有強烈和持續的跨性別認同感。意思是那人很想當異性,甚至覺得自己是異性。二,GID不會因為重男輕女所以想當男性而起。三,對天生性別有持續的不適應感覺和無法適應性別角色,引致性別焦躁的情況。四,並非雙性(Intersex),也不是因為身體、對性荷爾蒙沒了反應或者荷爾蒙失調的緣故而引致。五,會在社交、工作或者其他領域上,遭遇顯著的挫折和傷害,即功能性的影響。
另外,除了GID外,還有一個沒那麼嚴重的gender non-conformity (GNC),就是性別身分角色不配合。和GID不同的是,心理和原本生理的性別是一致的。不過,他們抗拒自己的性別角色,發現想法和喜歡的東西都不像原本性別,反而像異性。相比下,GNC 的性別焦躁的症狀是較為輕微。
康醫生列出消除性別焦躁症狀的四個方法。在這四個方法中,會先嘗試可以還原的非手術方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狀況。第一個方法是用心理輔導去改變心理性別來配合原本的性別。第二是易服,過著一個異性生活方式,有時可能會同時用荷爾蒙作為幫助。第三是接納心理與原本生理不一致,與差異共存。第四就是尋找變性手術,改變身體的性特徵來配合心理性別。四個方法裏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做法。以下是康醫生就四個方法的更詳細解釋:
第一,是用心理輔導,可是在成人GID的成功率是非常低,不過也有罕有的成功案例,如Sy Rogers、Vins Santiago、Leslie Lung等。康醫生認為罕有的成功個案都是很依賴信仰的幫助,不去做變性手術。其實GID可以分為青年和成人GID與兒童GID,而兒童GID改變心理性別和跨性別行為的機會率比成人GID大。在1985年的跟進研究,原來兒童GID變成人GID的只有5%。不過另外也有些研究說12%。在沒有任何的幫助下,大約90%會自動消除或減輕心理和原本性別的不一致,也可能會變成較輕的gender non-conformity。康醫生指出GID 很大機會變同性戀,男女一共45%,並且男GID裏面有75%會變同性戀。
第二,是易服過異性生活,同時有機會用荷爾蒙,他們稱為transsexual。這最為普遍。有些人一生停留在這個階段不去變性;有些人可能在等進一步去變性。他們不尋求變性,但他們喜歡異性的打扮和生活。
第三,就是接納心理與原本性別不一致,選擇以原本性別身分生活。他們不會在公眾場所易服也不尋求變性。但是,他們遇到挫敗和壓力的時候,可能會再燃起他易服和變性的衝動。
第四是變性手術。選擇這個方法的人的特點是他們有強烈的內心掙扎和痛苦,厭惡和抗拒自身的性特徵。他們兒童的時候已經有強烈的跨性別聽同的渴求。手術後效果,滿意的程度多過不滿意,比例是十對一。但也有失敗的例子。當心理輔導不成功,或異性生活的實現能令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有改善,就會增加變性手術後得滿意的程度。但是,變性後要面對很多問題,包括仍然受到親友及公眾的歧視、不敢讓伴侶知道和性生活困難。加上長期服用荷爾蒙可能產生副作用,例如:心臟病、血栓塞、中風、卵巢病變、子宮癌等等。通常經過十多年,副作用就更加明顯。不但如此,變性後還需長期的心理輔導和醫療的跟進,面對重重難關。
最後,康醫生承認問題複雜性,提醒大眾他們是需要大家的愛、明白和接納變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