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年紀念特稿
燭光網絡 37期 (p.20)
七在基督教傳統代表圓滿、完美,七周年實在是個值得感恩的大日子。由一個只有少數人發起的社關小組發展成今天一個有十多名同工的機構,明光社得以發展,義工的努力絕對功不可沒。不論是《燭光網絡》的寄送還是活動的現場工作、文件庶務等,只要一通電話,一群義工都會趕來協助。有弟兄更主動不辭勞苦的自資支付車費,協助分發多份刊物到各訂閱的教會、機構及書室。
* 每期《燭光網絡》在寄送前,都得勞煩義工們幫忙準備信封。
早在草創時期,已有一批宣道會北角堂的會友對本社給予支持。徐婉雯姊妹就是這批最早期義工之一。「在大約九年前,我們團契的弟兄姊妹因為看到關注傳媒歪風的異象,而組成一個社會關注小組,有定期聚會和訓練。這樣過了兩年,黃順成弟兄來到北宣分享,才知道他剛剛跟數名主內同道成立了明光社。」據徐姊妹說,那時才剛剛誕生的明光社只有數名成員,沒有固定組織,沒有知名度,也欠缺社會支持,關注焦點只集中在傳媒上,而《燭光網絡》則是一份純文字月刊。
「我的身體一向很差,有時接到電話時實在是疲累得不得了,但心裡火熱,就向 神禱告,這樣精神就回來了。」多年的事奉令,徐姊妹認識了一批好朋友,神也透過事奉提醒她留意到心臟潛在的毛病。「今天我仍能活著,實在是恩典。」她笑著說:「事奉給我們這些家庭主婦帶來成就感,充分體會到神的恩典與祝福。有一次在聚會中聽到溫偉耀說他要為有明光社等關注社會組織而感謝 神,我心裡除了感到欣喜,也讚嘆 神的偉大。」雖然已屆退休年齡的徐姊妹現在因健康問題不能時常出席,但仍恆常以禱告支持明光社事工。
* 當時徐姊妹主要是負責包裝《燭光網絡》,以及一些庶務工作。
除了姊妹,弟兄參與的也絕對不少。正在香港大學唸博士的陳永浩弟兄在明光社負擔的工作就跟他的身型一樣份量十足!兩年前在 神的感召下,陳弟兄加入明光社成為同工,後來因為看到要為香港做屬靈繪圖考察(註)的異象,而轉入港大做研究工作,但仍以義工身份繼續事奉。風趣幽默的陳弟兄不單為《燭光網絡》撰稿,更主領澳門方面的反賭博講座,儼然是當地的「紅牌講員」。陳弟兄表示,由於現在的工作時間較具彈性,令他可以同時兼顧明光社的事奉、個人事務和港大的研究工作,「就如”出奇蛋”廣告所說,可以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事實上,陳弟兄在明光社現身的次數往往比在港大要多,若不知情,還會以為他是全職事奉的同工呢!
* 在明光社七周年研討會中,陳弟兄負責領詩。
(註):指重新解讀一些地名掌故背後的屬靈意義。例如七姊妹道、魔鬼山等現有地名都帶有迷信和詛咒意味,陳弟兄要做的就是考證和回復它們本來的地名,令它們脫離詛咒。
* 義工不但身體力行投入明光社服務,更會全家總動員參與事奉。在5月的維護家庭行動日中,就出現了由義工母子兵一同主持的遊戲攤位。
義工團隊的努力,造就了明光社今天的成績,然而最大的「義工」和「老闆」仍是天父本身,因為「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127:1) 但願天父繼續保守我們一群同工和義工在明光社的事奉,與祂共同為成就聖潔公義的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