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衝出課室、創意無限

老師如何在學校推動社關
封華冑 校長    |   元朗信義學校校長
31/01/2002

今年六月,一班元朗信義學校中六學生自發地進行一個「反賭波合法化」的活動。有別於一般的「課外活動」,整個小組的全部運作,打從計劃、推行以至檢討,一概由學生負責,老師沒有直接協助,只扮演顧問的角色。在一個「考試至上」的教育制度裡,為甚麼老師們會這樣放心,放手給學生自己辦活動,同學們又這麼積極參與?
 
多年來,本地教育只著重學生成績,而忽略提倡關注社會。此現象在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上,尤為明顯。這幾年來,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目的在於打破過往的應試文化,提倡衝出課室,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然而,實際上能突破框框,致力帶領學生關注社會的老師又有幾人?究其原因,相信並非三言兩語能涵括,現試就本校在學校推行社關之經驗,從三方面討論此論題。
 
背景
 
現今的社會,人們的道德和價值觀日漸模糊,他們在決定做或不做某件事情時,考慮並非「對」與「錯」或「是」與「非」的問題,反之,多會根據個人自己是否「喜歡」或「不喜歡」作出發點,好像有責任感比沒責任感較易為人所嘲笑,有道德比沒道德更易為人所控。說到底就是我們的社會,根本沒有培育一套絕對的價值觀,正如政府在「賭波合法化」諮詢文件中,只著重經濟利益,道德問題卻避而不談。在這不明確的世代(Age of uncertainty),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協助學生面對這個衝擊,以致他們能獨立自主地面對那個將屬於他們的世界?這誠然是我們的一大挑戰。
 
現時政府在決策前,總會先諮詢社會各階層的人士。可是青少年的聲音卻總是被忽略。然而,某些的決策對青少年的現在,甚至未來,卻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故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論是校方管理人員或老師,回應實在刻不容緩,應多鼓勵同學參與關心社會各事務和發表意見。
 
如何實施?

  1. 突破框框,創意無限

 
老師在校推行社關,必須從教育角度出發。因為社關只是一個媒介,透過一個媒介,可進行另類的學習。當然,老師們自然要「身先士卒」,關心社會和對時事有敏銳的觸覺。使每件發生在香港,以致世界上的事情,均成為活生生的教材,例如香港政府建議賭波合法化、在公眾地方全面禁止吸煙、甚至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等,在各個討論過程中,同學們都在學習,學習怎樣思考問題,學習反思自己道德標準的根基。事實上,學習怎樣思考亦誠非易事,同時純然有判斷思考力和創意思維,空談社關亦無濟於事。因此,學校方面要不斷提昇老師及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每一循環週,安排討論思維技巧課堂予同學,以致同學能掌握其中技巧,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作好準備。
 

  1. 衝出課室,學習解難

 
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預備未來的生活,而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因此,老師應給予學生一個處境性的環境(Contextual environment),使同學能更有效地學習。處境性環境的安排,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帶領學生,衝出課室,走進真實的社會。2001年,我校中六級的同學自發地進行一個「反賭波合法化」的活動,全個過程,打從計劃、推行以致檢討,一概由學生負責,老師只扮演顧問的角色,促進(Facilitate)此計劃,而整個社關運動的目的,就是帶動學生們從一個虛擬的學習環境,走進真實的社會。其間,同學們接受電子傳媒主持,各報章記者訪問,發放新聞稿,以致向社團、學校作推介演講,同學們都學習了不少文字上的應用及說話能力的訓練,因而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更令同學欣慰的是,得到社會人士嘉許及認同,如徐詠璇小姐於《信報》中評述學生的表現:「就鏡頭所見,同學在學校裡先來個討論,跟著井井有條的排隊、試演,然後一臉嚴肅的操去政府總部─其心底可能萬分緊張,還要立即回應電視台記者亦步亦趨的隨團報道!這麼大的傳媒壓力,對中學生當然非同小可。同學應對得很好。鏡頭下也顯得有把持、有分寸,不會過分亢奮無限英雄感,分得清目標和意義的堅持、手段與方法的合情合理。香港的示威文化有這麼認真與理性的同學接班,我們當感欣慰。」
 
此外,學生在過程中亦學會了承擔挫折及壓力。這些難忘的經歷,正是促使有效學習的最重要元素。這一點,就正如當前的課程改革諮詢文件中建議,為照顧學生為面對社會發展及要求,培養學生基本能力(Generic skills)是必需的。而社關運動是不是正好配合教育改革活動,培訓學生創意、主動、人際關係,解難等能力呢?
 
老師面對的限制及要關注的事項
 

  1. 學生推行的社關運動如請願、接觸傳媒等,必須合符教育條例,亦須經家長同意,方可進行。另外,學校老師需要提醒學生要從推行社關運動中學習甚麼?例如:分析時弊,反映意見,他們的目標,或與各政黨及壓力團體的目標並不一致;同時,他們的表達方式亦不盡相同,例如,本年六月我校學生到教統會請願,並表達反對賭波合法化時,遊行隊伍從中環抵達政府合署,沿途只用平靜及和平的表達方法,背後的考慮,就是要切合學生的身份及角式,以及社會人士對學生的期望;結果,此社關運動深為各方所接受。

 

  1. 老師在校內應不時推行各種小型的社關運動,以提高同學之社關意識。但涉及請願或聯絡外界團體的大型運動就不能過多。而時間安排方面,亦需留意,例如在考試之前籌劃大型社關運動,學生會分身乏術,甚至遭受家長臨時反對,社關運動將可能受影響,甚至取消或延遲,帶來的影響將會更大。

 

  1. 老師個人固然要有使命感,但精神與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點。教育改革已到了「埋身」的階段,為了適應這浪潮,老師已身體力行不斷增值,提昇及實踐,能有額外的精神與時間去參與或協調社關活動的已不多。因此,校方雖有推行社關的使命,亦應量力而為。

 
結語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本著「教曉學生今天的知識和技巧,引導他們明辨是非,以解決未來的問題」作為使命;社關運動,只是其中一個媒介,我深信還有不少的方法可以幫助達成此使命,更深信不少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正為著這使命,為其學生付出無比的精神和代價,正如基督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