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性觀察
燭光網絡 29期 (p.14)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就開始有很多身邊的朋友結婚,於是你要出席一個又一個的婚禮及婚宴,而且婚禮婚宴的場面越來越盛大隆重,晚宴場地由酒樓去到酒店,花兩三萬元拍攝婚紗照,整個婚宴分別穿上四、五套華麗晚裝,甚至每位賓客致送小水晶紀念品。雖然婚禮越來越隆重,但香港社會的離婚率卻越來越高。甚至在基督徒之中也有越來越多夫婦離婚。可以說,大家對婚禮是越來越重視,但對婚姻的價值卻越來越忽略。
人們常說以前中國的婚姻,盲婚啞嫁,不能選擇一位真正適合自己的。但綜觀今日自由社會,各人自己選擇配偶,何嘗又不是有很多婚姻問題呢?曾聽到有人說,以前的婚姻,夫婦之間是沒有愛情的,只是一份的恩情,但偏偏以前的婚姻卻非常穩固,真的可以一生一世。那究竟婚姻是愛情抑或是恩情呢?愛情是甚麼?恩情又是甚麼呢?聖經又如何看婚姻呢?
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嘗試將愛分為三個元素:激情(Passion)、親密關係(Intimacy)、委身(Commitment)。
- 激情(Passion):是外在感覺上的吸引,是愛的動力元素。
- 親密關係(Intimacy):是雙方透過彼此的溝通與分享,所建立出相互之間親密和連結的關係;是愛的情感和友誼的元素
- 委身(Commitment):是立志/立誓去投入,孕育彼此間愛的情感和關係。是理性認知的元素。
基於這三個元素,Sternberg嘗試解答一些常有的愛情問題:
甚麼是一見鍾情呢?
一見鍾情所產生的愛是被激情淹蓋了,只是一時本能地被激發,迷戀對方(infatuated love)而已,沒有親密和委身,所以這激情會隨時間而淡化。
為甚麼浪漫愛情(Romantic Love)很多時不能持久呢?
浪漫愛情是包括激情和親密兩個元素,很多時都不能維持很久,因為缺乏了委身;一旦激情不再,以及親密關係淡化,雙方面不再愛對方,於是各行各路。
至於中文的「恩」字,是有親愛、情義的意思,所以若按Sternberg的理論分析,筆者認為雖然以前的男女雙方婚前並不一定已有穩固的感情基礎,但所謂「一夜夫妻百夜恩」,傳統中國人對婚姻的重視及委身精神,以致雙方面不離不棄的態度,進而慢慢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及親密的關係。可見傳統中國的愛情是先有委身,進而慢慢培養出激情及親密關係,可以說這亦是傳統中國婚姻比較穩固的原因。雖然昔日的婚姻亦有不少的悲劇,但筆者並不贊成傳統中國夫婦之間是沒有愛情的說法,事實上筆者亦認識不少長者是盲婚啞嫁的,但他們之間卻非常恩愛,並不比現今的自由戀愛遜色。
從聖經的角度,我們知道一個整全的愛應該包括以上三個元素,尤其是委身方面。今天很多人都只視婚姻為一個合約(contract)的關係,合則來,不合則去,但聖經特別強調婚姻是一個委身、盟約(covenant)的關係,盟約關係並不單單是雙方協議式束縛(stipulated obligation),而是含有彼此之間、強烈的,互相肯定、互相接納的關係,當中強調彼此互屬(mutual belonging)的關係及持久的責任,強調雙方彼此忠貞。[1]於(太19:4-6)耶穌談到有關離婚的問題時,重申創世記中上帝起初造男造女的原意是夫妻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是身、心、靈全人的結合,同樣包括情慾、感情和意志三方面。接著耶穌說:「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19:6)這裡正是表達一種一生一世彼此連合委身的關係。
聖經中有關婚姻的隱喻
(耶2:2) 你去向耶路撒冷人的耳中喊叫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你怎樣在曠野、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我都記得。
(賽62:5)少年人怎樣娶處女、你的眾民〔民原文作子〕也要照樣娶你.新郎怎樣喜悅新婦、你的 神也要照樣喜悅你。
在舊約先知書中,婚姻關係被用來隱喻上帝與祂子民以色列人之間的關係,是彼此相愛和盟約的關係,表達上帝對以色列民永恆的愛。但以色列人背棄上帝,去敬拜別的神,耶利米甚至用「行淫」及「離婚」去比喻以色列人的不忠、拜偶像的罪及上帝的審判。他說:「背道的以色列行淫.我為這緣故給他休書休他,我看見他奸詐的妹妹猶大、還不懼怕、也去行淫。」(耶3:8)然而,故事並非就此完結,在何西阿書中:
(何2:14-16)後來我必勸導他,領他到曠野,對他說安慰的話。他從那裡出來,我必賜他葡萄園,又賜他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他必在那裡應聲〔或作歌唱〕,與幼年的日子一樣,與從埃及地上來的時候相同。耶和華說、那日你必稱呼我伊施〔就是我夫的意思〕,不再稱呼我巴力〔就是我主的意思〕。
儘管以色列人不忠,但上帝依然是忠誠信實的,這份的信實成為了日後以色列人與上帝復和的基礎,帶來與上帝關係更新的盼望。這按著真理而又不離不棄的態度,正好充分表達出盟約關係的精髓。
於新約中,保羅以婚姻隱喻上帝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在以弗所書5:22-33中,婚姻這極大的奧祕正正反映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透過對妻子的教導(vv.22-24),以及對丈夫的教導(vv.25-30),保羅將男女夫妻的婚姻關係對比基督與教會終極的婚姻。還有林後(11:2)及林前(6:17)都充分反映信徒、教會與基督如婚姻般的關係。
(林後11:2)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
(林前6:17)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
保羅不單以婚姻去比喻上帝與教會的關係,亦以上帝與教會的關係反映夫妻間的相處:妻子當順服丈夫,如同教會順服基督;丈夫要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2-25)。這裡所描寫的夫妻關係,並不如昔日社會父權主義般,男性自我中心,貶低女性地位的關係。因這裡要求丈夫愛妻子,就正如基督對教會般犧牲捨己的付出和愛。坦白說,筆者作為剛結婚的男性,也感到其實聖經對丈夫的要求是很高的(編按:子雲於3月1日新婚)。
可能有人覺得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說到:「作妻子的當順服丈夫……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反映保羅輕視女性身份。其實保羅有多處強調到男女之間身份地位平等的關係,(例:加3:28; 林前7:4; 林前11:11-12)所以保羅在這裡所指的夫妻關係只是功能上的角色,即丈夫作為家庭的領導及代表,就好像頭與身體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身份價值上高低從屬的關係。
四福音中,耶穌亦常以新郎娶新婦比喻他與信徒教會間的關係,這比喻尤其於啟示錄中達到高潮,天上眾子高聲頌讚稱謝上帝:「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豫備好了。」跟著天使說:「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啟21:9)「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啟21:10)這新婦就是新城耶路撒冷,在那裡,上帝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啟21:4),人性救贖得以成全,人神之間的契合(Fellowship, koinōnia)完全地得到滿足,這契合是有彼此分享、共同參與、擁有的意思。其實這隱喻帶有很重要的意義,夫婦之間亦是一種契合的關係,雖然耶穌曾說,人在復活之後,在天上並沒有嫁娶,但在那裡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得到完全的連合,成全起初上帝創造的心意;可以說在天上,大家都經歷到與神、與人像婚姻般結合的關係。按此觀點,地上的婚姻正正是有這末世性的指向,它預表將來完美契合的實體。在今世男女進入婚姻盟約,透過夫妻彼此投入、委身,讓人體會到末時人神之間這份完美的契合關係,是一份靈裡永恆連合、成為一體的契合關係。[2]故此筆者認為一段美好的婚姻,是可以讓人預先嚐到在末時天國裡人神之間的契合關係是何等美好。而現世沒有機會進入婚姻的人亦不需要感到失望,因到了末時,天國完全彰顯之時,人將得到比婚姻更美好、更真實的契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