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章公信力非讀者擇報的最重要因素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與社會研究所向傳媒公佈了「香港新聞媒介表現」研究報告,訪問約2,000多名市民的意見及分析近28,000份報道。調查發現,受訪者衡量報章的公信力最重要標準是準確報道(近70%)及平衡報道(約40%)。[1]
報告指出,有超過80%報章只表達單一觀點,包括不少被視為公信力高或銷量高的報章,這表現出有關報章有既定取向,但讀者並不抗拒,甚至是讀者選擇閱讀該報的原因。有77%受訪者只是出於習慣而慣性閱讀某一份報章,反映報章公信力並非最重要的擇報因素。研究人員認為,影響讀者的選擇原因最主要可能是由於習慣,又或是報章立場、消費優惠等其他因素。[2]
另外,調查亦發現本港新聞娛樂化的趨勢漸已形成,調查有些報章的標題帶有主觀判斷或貶義字眼,雖然容易吸引讀者,但亦容易影響讀者的閱讀判斷力,研究人員認為並不可取。[3]讀者的態度顯示,傳媒素養教育仍然未能普及,需要大力推廣。
|
- 流動電視即將推出 不受《廣播條例》規管
本港將於2010年推出本地流動電視服務,由於是新興的個人化服務,當局會採用較寬鬆的手法,只以一般法例規管流動電視服務提供的內容,毋須受《廣播條例》規管,讓市場有更大發展空間,但仍受《私隱條例》及《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監管,[4]並將規定營辦商制訂業務守則,加強自我規管。
由於政府對流動電視資訊採取較寬鬆手法,家長或未能知悉子女們會利用流動電話觀看何類節目及資訊,亦引起部份議員憂慮,擔心成人內容氾濫。
|
- 反宗教霸權大遊行
約有600位市民在2月15日進行遊行,就近日《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諮詢和《家庭暴力條例》的爭論,表達對「宗教霸權」的不滿。[5]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表示,願意跟示威者溝通,認為許多對明光社的批評,都沒事實根據,也認為有團體採取「棒打出頭鳥」的策略,惡意攻擊他們。[6]
播道會恩福堂亦發出聲明,尊重社會任何人士的發言權利,該堂會繼續本著合乎聖經的原則,以及香港法律賦予所有公民的權利,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7]
|
- 網上露體徵友歪風
網上交友已日漸普遍,近日更有2名12歲和24歲的市民在網上張貼露體照片和招募性伴侶,有社工認為青少年喜歡模仿及挑戰權威。[8]
另一調查亦指出18%青少年曾經上下載含色情或犯罪成分的相片,受訪者對網絡世界違法和不當行為的意識薄弱。臨床心理學家指出近年發生的淫照事件、連鎖快餐店懷疑強姦事件、懷疑學生做愛短片等,經傳媒廣泛報道後,可能令青少年以為此等皆屬平常事,而未有想過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其實,這種行為可能已觸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最高刑罰為罰款100萬元及監禁3年。[9]
|
- 流行文化影響青少年交友和愛情觀
普遍青年人都渴望有一段持久和專一的感情,但大部份面對兩性衝突時都不知如何處理,在維繫雙方感情上也較弱。愛情觀的建立除了父母的身教言行和朋輩影響外,流行文化,例如流行曲、網上討論區以及Facebook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愛情觀。
家計會教育組主任李明英表示,建立健康、正面的愛情觀,有助青少年學會負責任,以及做出明智、理性的決定。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朱耀偉亦認為,青少年應具備足夠的分析和分辨能力才能「免疫」。
因此,有關當局應不容忽視互聯網和流行文化對青年人交友和愛情觀的影響。身為青年人亦有責任選擇健康的資訊以助建立自己健康、正面的愛情觀。[10]
|
- 投注額減或見赤字 馬會冀增5賽日
本港經濟市道欠佳,影響馬迷投注意欲,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估計全年將有5%至10%的跌幅,由於現時馬會每年須向政府繳交最少80億元賽馬博彩稅,馬會可能因此要「倒貼」博彩稅,故希望政府可讓馬會多加5個賽馬日,由每年原本的78日增至83日,以平衡收支及留住港人,減少前往澳門博彩的賭風。[11]有關建議可能出現馬季不歇暑的情況,對馬迷與家人的關係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
- 屋邨群毆短片熱爆 反黑組介入調查
二月中旬何文田一屋邨發生一宗中學生群毆案,牽涉約50名來自兩間九龍區學校的初中生。有目擊者拍下群毆短片,上載到網上討論區,點擊率在幾日內激增,引發不少網民討論。
短片中一群身穿校服的學生,伙同10多名便服青年,向另一群學生施以飛腳、拳打、叉頸等攻擊,有學生被數人從後制伏,被人包圍猛踢。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這些少年受黑社會電影影響,把矛盾訴諸暴力,缺乏法律概念,令人痛心。有律師表示,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的「傷人或對他人身體加以嚴重傷害」罪行,如循公訴程序起訴,罪成最高可判處3年監禁。[12]暴力文化在年青一輩中的滋長,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
- 港人調查:身處海嘯逆境 金錢事業非最重要
金融海嘯後遺症日漸浮現,除了讓不同階層的港人財富減半,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二月上旬有調查發現,約70%受訪者對金融海嘯感到憂慮,但在逆境中,也有近70%人認為健康和家庭最重要,社聯指家庭和正面人生觀為重要的抗「逆」針。
社聯於今年1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了515名20至59歲的市民,結果發現近70%受訪者對金融海嘯感到憂慮,以及擔心財富減少,約30%人擔心與家人關係會變差。
其中約300名在職受訪者,約60%預期工作壓力會增加。不過調查也發現香港人非只重物質,36%受訪者選擇健康是最重要的,31%選擇家庭為最重要的,最少人認為金錢和事業是最重要。[13]如何提高市民的抗逆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