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要有儀式感

拍拖的時候,情侶都喜歡在特別的日子,如拍拖一個月、一百日、週年紀念日、情人節及生日等,花點心思去預備慶祝活動,為的是討對方歡心。藉著一些特別活動或禮物向伴侶表達愛意,一起渡過浪漫的時光,不只增進感情,亦可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可是,很多夫婦在結婚之後,對這些紀念日或節日都表現得不積極,可能只是循例地送禮物或吃一頓飯,當中欠缺心思及愛意。曾經聽過一對夫婦為慶祝活動而抱怨,丈夫表示不想在情人節花費金錢,他認為當日買花束或吃晚餐,只是一種形式,何必讓商人圖利。既然夫婦感情要好,日日都是情人節,沒必要跟上潮流,在指定的一日慶祝。可是,太太卻認為丈夫一年到晚都不會刻意做些事情去討她歡心,就連一年一次的情人節也不為她做點什麼,她對丈夫非常失望。以上是典型男女大不同的例子,丈夫在婚後都傾向安於現狀,而太太仍對婚姻充滿浪漫的期待。
近年社會流行一種生活態度,稱之為「儀式感」。儀式感的出處來自法國的經典小說《小王子》,故事描述一位小王子想跟狐狸成為好朋友,狐狸便提議小王子每天同一時間前來,牠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它(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儀式感就是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一些刻意安排的活動,令到某一時刻與其他時間有所不同,為平凡的生活加添色彩,讓自己和所愛的人感到開心和幸福。
婚姻生活要有儀式感,這種方式與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提出的五種愛的語言相似,其中一種愛的語言是精心的時刻(Quality Time),意思是指伴侶享受二人在一起的時間,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不被其他人或物打擾,雙方一起渡過溫馨的時光,從而提升愛情的幸福感。夫妻需要彼此陪伴,因為配偶的同在可讓對方感到開心和安心。其實夫婦在一起,大家共同進行一些活動,這些既定的活動或儀式並不需要大費周章,重點是雙方都感受到對方的關愛,及享受彼此的陪伴。為婚姻加添一些儀式感,夫婦可以嘗試下列方法:
- 每天在配偶出門前,向對方說聲拜拜,甚至來一個擁抱或親吻;
- 每早共進早餐 (放下手機、不看電視);
- 每晚睡前一起分享當天的生活大小事;
- 每週安排至少一次拍拖時間;
- 在節日或紀念日一起慶祝;
- 在慶祝子女生日的時候,同時感激及表揚配偶為人父母的功勞。
婚姻是一世的旅程,婚姻之路也需要加油,讓愛情之火繼續燃燒。就讓夫妻一起為婚姻加添儀式感,讓婚姻保持幸福感!
來吧!我的良人,讓我們往田間去,在村莊住宿。早晨讓我們起來往葡萄園去,看葡萄樹發芽沒有,花開了沒有,石榴放蕊沒有,在那裏我要將我的愛情給你。曼陀羅草散發香味,在我們的門內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都是我為你保存的。
(和修本 -- 歌七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