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港漂事工——帶出福音與和平的溝通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港漂,即是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往往被某些傳媒描述為共黨弟子,在港享用特權,甚至在不同的議題,例如港獨,教學語言等成為爭議焦點,鮮有和諧共處的畫面。基督徒同學可以進入這個港漂群體,給他們帶來和平的福音嗎?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多年籌辦的內地生事工,期望同學透過大學平台,互相認識、了解,讓同學見到的內地同學,不是媒體所描述的那麼負面,並在過程中建立一個可以與上帝對話的平台。

就讀社工系四年級的Joyce,自一年級開始就選擇參加港漂事工。港漂事工簡單來說就是邀請港漂同學,每周參加廣東話班,建立關係。每季亦會有不同的活動,例如帶他們去旅行遠足,又或者帶他們去吃地道的廟街煲仔飯,走走香港的歷史文物徑。Joyce說:「整體就是嘗試去讓他們適應香港的生活。我們每次上完課亦會一起吃飯,在過程中亦會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例如他們在香港租住的問題,或者在香港的日常經歷、趣事。」

明光社

對於Joyce這種服侍是新穎而不簡單的,她說:「其實我們都是大學生,一樣有mid-term、project、paper、考試、實習等等忙碌的學習生活,他們會很好奇,為何我們這麼忙,還會有時間可以和他們一起,教他們廣東話。」整個事工雖然說是學習廣東話,但也是打正「團契」名義,不是偷偷摸摸舉辦,每年大約會接侍十多位內地生,最後可能會有三、四人有興趣接觸信仰,Joyce坦言這個平台分享的是生命的見證和交流。她說:「有時他們見到我們有聖經,亦會很有興趣問我們借回去看,可見有人是渴慕信仰,只是他們未必有渠道去了解更多。」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大專部幹事江其茵表示,整個平台的搭建是為了給人一個平台認識上帝,與主溝通、對話。她說:「我們期望香港的同學和內地同學可以跨出一個安舒的生活圈,透過一個共建的平台去了解對方,例如雨傘運動期間,我們做了很多搭建工作,如:週會、團契,內地生亦一起傾談,他們會去看香港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亦會討論什麼是理想的社會。過程中,內地同學可以了解到香港基督徒的看法,這種展現和交流是非常重要。」

平台搭建,也讓香港的同學大開眼界。Joyce憶述一次與內地生一起參加的營會,當中有內地信徒分享他們的生活,令Joyce感受到信仰的另一個面向。她說:「他們當基督徒很不容易。當知道他們不可以公開成立團契,而要在宿舍內偷偷地搞,還會有人拍門查問;他們敬拜要很低調地找地方,找到後又會擔心有警察來查……我突然發覺,一直認為很理所當然的事,原來不是這樣容易發生。在內地,要信一個宗教都這樣困難,我們在香港的基督徒可以為他們做些甚麼呢?」

 

明光社

傳和平的福音

很多人會認為,在校園傳福音,搞甚麼課程,都只是工具,最後還是三福、四律、五色珠的傳統方式,但江其茵希望,大專信徒在校園的福音工作,不應局限於此。她希望可以實踐出基督的愛和信仰,透過香港信徒的行為,活出信仰,讓內地生看到、經歷到和感受到。她說:「其實信仰不止於教義,信仰有好豐富的內容,我們要說出這個時代的福音。」

校園團契的肢體來自不同宗派,五湖四海,他們對信仰、福音的理解不盡相同,江其茵認為這樣也好,因為同學可透過討論,豐富自己的信仰,「執走」很多沙沙石石,調整對生命的看法。傳福音,其實就是在重整自己的信仰。她說:「每一個年代都有不同的需要,亦有與它配合的福音訊息,我們會和同學一起思考,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因為他們才清楚知道自己年代的需要,福音就可以不斷更新,以適切每一代人的需要。」

校園團契的福音種子撒到內地人心田後,他們仍然需要教會的,江其茵表示,香港其實有不少教會也會接待內地生,但畢竟人數不多,未必能組成一個群體,可能只是三三兩兩,成為教會中的少數:「有些教會有一個比較整體的事工配合,因為始終會有些內地同學會選擇留在香港發展,他們會找教會穩定地聚會,期望有更多教會可以預備好接待他們。」

 
關注範疇: 
宗教
青年文化
社關

相關文章

為港漂送上一點溫暖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3/01/2025

近日除了泰國、緬甸詐騙營引起大家關注以外,亦有不少報道指香港大學有超過60位學生墮詐騙陷阱,據了解當中主要為內地生,而損失的金額高達6,000萬元。有18歲香港大學內地女生受騙損失超過900萬元。

「港漂」,即從內地來港留學、就業、居留的群體。早前有調查指,現時約有一半港漂是學生,當中有一半是在攻讀學士或碩士課程。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對香港的文化不熟悉,言語不通,亦可能對新的居住環境不適應,遇上了詐騙電話時亦沒有人可以在旁給予意見和提供最新的防騙知識,如果接到訛稱自己是「香港入境處職員」或「內地公安」的電話轟炸,他們自然會感到恐懼,墮入騙徒的網羅之中。

隻身離鄉來港,「港漂」要融入學校、職場,需加倍努力面對學業或就業的挑戰和壓力。他們需要朋友來幫助他們盡早學習粵語、了解香港的文化,帶他們到不同的地標走走,並建立個人興趣……如果能認識耶穌,進入教會小組,相信有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也可以讓他們得到屬靈上或實質上的支援。即使他們可能不是主內的弟兄姊妹,但希望信徒可以做到「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給他們多點關心,以愛去幫助和感動他們,將福音的種子散播在他們的心中。


參考資料:

譚曉彤。〈詐騙|港大近月60人中招失6000萬 主要內地生 校方令填警方問卷〉。《香港01》。2025年1月19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1095404/%E8%A9%90%E9%A8%99-%E6%B8%AF%E5%A4%A7%E8%BF%91%E6%9C%8860%E4%BA%BA%E4%B8%AD%E6%8B%9B%E5%A4%B16000%E8%90%AC-%E4%B8%BB%E8%A6%81%E5%85%A7%E5%9C%B0%E7%94%9F-%E6%A0%A1%E6%96%B9%E4%BB%A4%E5%A1%AB%E8%AD%A6%E6%96%B9%E5%95%8F%E5%8D%B7

布萊恩。〈來港不滿!港漂女居港6年呻不開心 力數4大問題欲離港〉。《香港01》。2024年8月3日。網站: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1031979/%E4%BE%86%E6%B8%AF%E4%B8%8D%E6%BB%BF-%E6%B8%AF%E6%BC%82%E5%A5%B3%E5%B1%85%E6%B8%AF6%E5%B9%B4%E5%91%BB%E4%B8%8D%E9%96%8B%E5%BF%83-%E5%8A%9B%E6%95%B84%E5%A4%A7%E5%95%8F%E9%A1%8C%E6%AC%B2%E9%9B%A2%E6%B8%AF-%E4%B8%8D%E5%A6%82%E6%B7%B1%E5%9C%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