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14-7-2022) |
(明報.15-7-2022) |
有些理由和解釋大家信不信並不重要,反正有人是信了,不過,當一些理由牽強得連自己亦未必相信,根本完全沒有實質證據而大家仍然可以振振有辭地說出來的話,其實背後反映的是理屈辭窮,更嚴重的是社會瀰漫自欺欺人的風氣,一些明顯有問題的事大家夠膽做但不夠膽承認,於是便東拉西扯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去掩飾,醜態百出。防疫是十分重要,應是全民攜手的大事,但要大家心悅誠服地支持,便不要搞任何小動作,不要令人懷疑政府想以抗疫為藉口,而限制、甚至侵犯了市民本來合情合理的公民權利和個人私隱。政府一方面不斷強調國安法只針對一小撮反中亂港份子,強調一國兩制的方針不變,但現實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些人不知是被指令還是自己揣摩上意,竟然連一個可能有不同聲音的書展,一個在社會議題上與政府有較多分歧的政黨的週年宴會也容不下,給人的感覺就是講一套做一套。若果在社會政策和法例的執行上愈多主觀任意的人為因素,一個地方的法治精神便會愈低落,請不要將香港市民當作民智未開、甚至弱智的人士看待,不是大家講,其他人就自然會信的,一個政府要有效推行任何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當市民願意相信和真正看到政府言而有信,不會指鹿為馬,才有更大的動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
就以安心出行為和限聚令為例,政府必須說服市民現行措施的科學理據,以及不會選擇性執法,才能得到更多市民更積極及主動地配合。抗疫兩年多,市民已經十分疲勞,政府應該只要求市民集中做一些必須的,一些非必要的措施應盡量刪減,因此,進入餐廳、酒吧要除口罩,感染風險較高,用安心出行留記錄,的確可以方便在有侍應或食客確診時通知曾經有近距離接觸的市民去做檢測,但進入、甚至路過商場、街市,與身邊的人接觸的時間比起乘搭巴士、港鐵短得多,為何仍堅持要用安心出行呢?特別是香港不少商場都是一個接一個連起來的,不少屋邨的商場亦是居民乘車或前往其他設施的必經之路,許多匆匆而過的居民根本不會停下來掃描安心出行,加上現時亦鮮有聽聞曾經路過某些商場都要強檢的消息,何不取消有關安排?另一方面,過去兩年,香港的抗議活動幾近絕跡,數以千計的市民聚集慶祝偶像生日或一睹其風采不見有警員干涉,但稍多於四個人、甚至已分批進行的抗議卻會被制止、甚至檢控,這種明顯的雙重標準,怎會不令人有其他聯想?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尊重,對政府政策是否願意積極配合,不是靠開多幾次學習領導人講話的研討會來建立的,因為最重要的不是市民聽見官員說甚麼,而是看見政府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