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對症下藥

01/12/2022

教師須否續牌 教局:開放態度 議員質疑終身註冊制 蔡若蓮:不等於終身受聘

  (明報.24-11-2022)

一年7.6萬人獲BNO簽證 顧問料持續 英50萬人淨移入創新高 稱國際事件影響移民模式

  (明報.26-11-2022)

人才流失肯定與社會政治環境有關,若果不願意正視問題,繼續自我感覺良好,顧左右而言他,那麼自然不能夠對症下藥,只會變成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黃六醫生,醫死香港是必然的結果。若果在現時人才嚴重流失,中產專業和受過大學教育人士的走難式移民潮仍未見底,想用強制服務年期來解決醫護人手流失;取消教師終身制來提高教學質素的話,只會令病情加重,離職更多,移民更快。除非大家堅信大部份離職的醫護人員只是為了「搵真銀」而「跳槽」,並不是因為工作壓力或對前景心淡;過去的社會矛盾都是因為通識教育和老師惹的禍,目前仍謹守崗位的老師都是因為「貧賤」而不能移民,否則有關建議究竟是想挽留人才,還是想「趕客」?要應付人才流失,究竟是要先解決他們真正的憂慮,還是要向上司表達自己的忠誠,以政治正確比正確更重要的心態去避免自己的職位流失?

當然,香港醫生不足,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離譜地長;以及私家醫生收費過高,莫說基層,就算中產都吃不消的問題存在已久但沒有積極妥善的解決方法,當務之急是先穩定已有離心、正在掙扎是否離職、甚至移民的醫護的軍心,最重要的是讓大家有真正自由表達意見的機會,用心聆聽他們的心聲,不少醫護及教師和許多年青人一樣,對香港社會都會有一定的期望,他們追求的不單是薪酬待遇,並不是只為了賺錢而生活、甚至生存的,而是包括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期望,以及對個人自由的嚮往,真正負責的官員和議員必須認真地和前線的人員開心見誠地討論一下。另一方面,由於訓練一個醫生的成本十分之高,而他們畢業之後的收入亦比其他專業高出很多,因此,若未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的年期便私人執業、甚至移民的話,可能令有關公帑的支出不符效益,如果每年納稅人對學費的津貼改以獎學金或貸款的形式付出,要求不用繳交高昂學費的學生。在畢業後服務一定的年期或以合理的年期逐步還款,可能是較為合理的選擇,避免出現香港花了大量資源培訓醫科生,最後卻變了為他人作嫁衣裳,不過,有關規定只能針對新入學的醫科生,不應亦不能有追溯期。此外,適當地引入外地合資格的醫生,減低醫院醫生的工作壓力;增加晉升機會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再製造令人不安的社會氣氛,以及高壓的政策,令走難式移民變成海嘯式移民。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