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7-11-2022) |
(明報 .4-11-2022) |
長官意志最容易帶來的問題是大家眼白白看著車子衝向路障卻無法、或無人敢轉彎,當「偉大領袖」曾經說過的話被當作聖旨,不單所有人要開會學習、更要不斷歌功頌德,稍加批評就等同欺君犯上、危害國家安全,那麼車毀人亡恐怕只是早晚的事,而本來想努力轉彎的人亦只能陪葬。疫情發展至今,無論在病毒本身、社會經濟民生、學生和長者的需要、市民大眾的心靈健康、承受能力等等,其實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數據和經驗,若果仍死守過往曾經一度成功的方法,拒絕與時並進的話,所謂為人民謀福祉、急市民所急,不過是空洞無力的口號。要看為官的究竟是以市民福祉和需要為先,還是自己的仕途更重要,從一些明明沒有足夠的科學理據卻又堅持要市民遵守,但在政府有需要的時候卻可以有雙重標準的防疫措施便可知一二,官員自己其實心裡有數,但又不敢忤逆上意,於是只好砌詞狡辯,將市民大眾當作愚民看待的官員,卻沒有留意自己早已淪為本地和海外的笑柄。當整個世界已邁向復常,而我們仍然當自己是天朝大國,閉關自守,不屑學習他國的經驗,我們和晚清究竟有多大分別?
一些防疫措施為人詬病主要是因為缺乏清晰的理據和沒有一致性,加上在現實的執行上大部份人早已掉以輕心,但政府卻仍堅持不作改變,對不少嚴重抗疫疲勞的市民大眾來說只好陽奉陰違。大家只要看看不少商場和街市,究竟有多少市民在進入時會主動使用「安心出行」便可見一斑。而作為信徒的不少已在不斷質疑,究竟為何仍要堅持參與宗教活動必須先注射疫苗?為甚麼教會聚會不除口罩仍然要使用「安心出行」和「掃針卡」?為甚麼七人欖球賽可以萬人聚集,而宴會仍然只限240人?另一方面,有些防疫措施十分瑣碎,又沒有清晰的邏輯,例如甚麼時候可以除口罩拍照、以及除口罩發言?甚麼場合有甚麼人數限制?限聚令適用於甚麼地方?幾時要做核酸檢測等等,令市民大眾十分困惑,無所適從,要不就是每做一件事都先上網查一查有關規定,要不就是憑自己的直覺、邏輯和經驗去踫運氣,萬一不幸違法又剛好被抓著,便自認倒霉,橫豎對不少人來說,遇上自己無法參與選擇的政府班子、又沒有可代表自己的心意和利益的議員,本來就已經十分倒霉,對倒霉早已有點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