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教會應看到長者的需要

24/08/2023

長者孤獨感「非常嚴重」 社協倡保母服務

  (明報.21-8-2023)
 

中國人自古的理想世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運大同篇》,其精神和現代的福利主義和仁道主義十分相近,就是必須主動關心一些有需要而本身未必有能力照顧自己的群體。而這種關心不是被動的,是主動和有高度同理心的,甚至將對方視為自己的親人。多年以來,香港在照顧兒童方面可說做得不錯,花上的資源和心力亦比較多,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他們是社會明日的棟樑有關,而小朋友亦容易討人歡心,但對長者的照顧卻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在整體壽命愈來愈長,人口不斷老化的今日,若長壽而沒有尊嚴的話,可能是咒詛而不是祝福。而無法令長者活得更有尊嚴,是香港老人政策不足之處,只要一想到老人院舍,恐怕大部份長者,甚至是無親無故的獨居長者都敬而遠之,主要由於環境擠逼、活動空間有限、而且照顧者的人手不足、部份更態度欠佳、再加上欠缺出入的自由,那可以和住在自己家中的自由自在相比,問題是有些獨居老人身體機能和健康已開始衰退,若沒有外來的支援,例如陪伴覆診、購買日常生活所需、以及供應三餐等,要居家安老談何容易。當然,更加重要的其實是心靈健康問題,對於單身、喪偶、無兒無女、缺乏社交圈子的長者來說,孤獨對他們的影響,絕對不下於疾病,而對一些學歷較低、不懂得使用現代科技的長者來說,日常生活要面對的困難更是百上加斤。

但老實說,長者的孤獨感是很難單靠政府去解決的,因為當中涉及的問題有許多,首先,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他們與親友和鄰里之間的關係,有些長者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而不喜歡或不善於與人溝通,或者比較固執,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而要改變亦絕不容易,政府就算撥款給社福機構跟進亦只是杯水車薪,需要一些義工鍥而不捨地關心可能才會有轉機,其實教會群體是有條件動員更多弟兄姊妹作這些方面關顧的,問題是教會願意花更多資源在這些看似難以有回報、人數愈多、付出愈大的群體身上嗎?另一方面,當人口老化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的時候,也是提醒政府和所有市民要早點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讓自己可以真的安享晚年。包括要有更好的居住和財務規劃,避免自己的退休變成失業和失去重心,此外,早點培養一些個人的嗜好和興趣,認識多些同道中人,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心靈更愉快十分重要,而教會在關心和建立長者群體亦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人口老化一方面可以成為教會發展的危機,但也可以成為一個事工轉型的契機,重視長者工作不應著眼於有沒有回報,而是有沒有看到需要,上帝感動我們的事,自會用祂奇妙的方法供應我們的需要。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