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獨立意志

01/04/2021

宗教活動即日起放寬 泳池4月1日起重開 人數均限三成 

  (明報.31-3-2021)

研究:愈多以信仰應對社會不安,愈少心理失衡

  (時代論壇.30-3-2021)

教會能否聚會要由政府決定是一個必須留意的轉變,在抗疫的大前提下,社會上不同的組織應盡量配合是需要的,但教會本身亦不能沒有獨立的意志,因為宗教活動對信徒的心靈十分重要,社會愈不安、疫情愈嚴峻,市民的擔憂和恐懼愈嚴重,信仰的作用其實更重要。過去一段時間,由於政府有關限制宗教活動的措施有不少灰色地帶,不少教會為了不想誤墮法網,所以都會採取寧緊勿鬆的措施,幾乎暫停了所有聚會,連崇拜直播亦只有幾名同工和會友參與,有時更由不懂音樂和不熟悉電腦和網頁運作的同工帶唱詩和負責直播,效果往往未如理想。其實要做好直播,令會眾可以專注參與,對音樂技巧和技術上的要求更高,若果用了整年時間仍然不盡力求進步,實在難辭其咎。另外,除了崇拜聚會之外,不少教會其實連團契、小組、甚至探訪的活動都暫停,或只偶然用ZOOM舉行,但參與的人比過往亦少了很多。作為教會同工和領袖,若只被動地等政府公佈放寬聚會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如何在受限制的環境下繼續努力地傳福音、敬拜上主、牧養弟兄姊妹和服侍鄰舍,是教會的重要職事,毋須政府教我們怎樣做。在當前的政治環境,大家更要留心在疫情過後,政府會否繼續用其他方法來規管宗教活動,大家千萬不要習慣了只盲目地跟從政府的決定,當政府的決定欠缺令人信服的理據時,必須據理力爭。另一方面,有教會中人擔心,萬一有人因參與聚會而染疫,會影響教會的聲譽,其實,只要有關聚會不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是彼此關心、分享和學習,萬一有人不幸受感染,和學生因為回校上課受感染、僱員因為上班受感染有何分別?只要做好防疫措施,萬一不幸受感染亦只能隨遇而安。最後,大家應好好反思,過去一段時間大家有沒有向政府、所屬的宗派或聯會表達想重開現場聚的訴求,有沒有因應疫情而改變牧養和服侍的模式?萬一再有下一波疫情時,大家應用甚麼態度來面對?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