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

22/12/2022

接待蔡展鵬骨場 4人賣淫場所罪脫 警與蔡10次到訪「半數客涉被推銷性服務」 官:僅偶爾提供

  (明報.21-12-2022)

反修例6000被捕者料多擱置調查 議員引述鄧炳強指數周內決定檢控否 理大衝突逾千人除外

  (明報.15-12-2022)

 作為小市民,實在難以明白一些奇怪的邏輯,究竟偶爾犯法是否就等於沒有犯法?一個地方偶爾售賣毒品便不是販毒的場所?一間酒樓偶爾違反衛生條例便毋須理會?而更匪夷所思的是一個本身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執法人員竟然可以名正言順充當辯方證人,作出對自己其實亦有利的證供,法律真的不是一般小市民所能理解!但一般小市民都會覺得滿腦子疑問的裁決,怎能建立市民大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一直以來香港市民所熟悉的司法程序,似乎都不斷在轉變,令人沮喪。除了法庭的裁決屢有爭議之外,執法和律政部門的檢控亦令人不安。反修例運動至今已三年多,仍然有近6000被捕者的調查懸而未決,對當事人來說可說極其困擾,令他們很多計劃,無論是升學、轉工、留學、甚至結婚生仔都不知如何是好,擔心萬一被檢控根本分身不暇,或者會令進行中的計劃被迫擱置,正如許多一直未被定罪已長期扣押的個案一樣,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對於無權無勢的小市民來說,無論在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無法與政府相比,若果不在合理的時間內作出檢控,並且盡快排期審訊,其實就是欺壓小市民。

香港的訴訟費用十分昂貴,只對有錢人有利,一般小市民、那怕是中產階級亦不敢輕言打官司,當案件曠日持久無法解決,對身心靈和經濟都是一種折磨,無論訴訟結果如何,當事人已是必然的輸家,問題只是輸多還是輸少。其實,在反修例運動之中,有不同程度參與的市民十分之多,造成這種局面,政府亦難辭其咎,而理大的衝突,真正有激烈行動的不過是少數,有些亦已被判刑,想要社會達至和解,讓一直未有足夠證據起訴的涉案人士放下心頭大石,為整個社會製造邁向和解、修補撕裂的契機,其實不只是對涉案人士有利,對整體市民和政府未來的施政亦有益無害。要向前看、要爭人才、就請政府先釋出善意,亦請所有唯恐天下不亂的網軍高抬貴手,讓香港重整步伐,回復的不僅是表面的秩序,而是真正的法治和包容。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