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時代論壇.23-10-2024) |
究竟是文字失去了吸引力,還是我們失落了對追求知識的熱誠?在這個以圖像和感性為主的世代,大部份人都手機不離手,觀看有趣或感人的短片、追求即時的情感滿足、獲得一些實用的生活資訊、以及可以與人分享的「猛料」,比起需要慢慢閱讀、消化和反覆思想的文字,前者的吸引力無疑遠遠拋離後者。今時今日,在人機合一的世代,我們每天都會被洶湧而來的海量資訊所淹沒,能夠拿起書本閱讀的時間已愈來愈少,而更現實的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免費的網上資訊,再付錢買書的意欲大大下降,而對於一些本來熱衷於購書和藏書的愛書人來說,香港的居住空間實在太昂貴,不少書架早已放了雙層、三層的舊書,除非願意斷捨離,實在不能再想買就買,否則只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囤積症、儲物癖。面對這種困局,出版社和想推廣閱讀的有心人應共同努力,力挽狂瀾。
首先,閱讀是需要推廣和以身作則的,作為牧者、機構主管和教會領袖,多點推介一些好書是必須的,因為在大家忙於接收海量資訊的時候,早已沒有悠閒地在書局慢慢搜尋好書的空間,若有信任的人推薦,再加上簡單吸引的介紹,總比自己在茫茫書海中團團轉好。若果我們仍相信生命影響生命的話,不看書的牧者和領袖又怎樣鼓勵其他人看書呢?此外,作為一個喜歡拿著書本慢慢看,看到有用、喜愛和有共鳴的就用螢光筆慢慢圈起來的老派讀者,也許是時候應該與時並進,多買和多看電子書,畢竟近年不少人也開始習慣多追劇而少看書,是時候平衡一下了。
此外,閱讀有如運動,知易行難,有時需要鼓勵和推動,這兩年我會讓一些需要經常主領講座的同事每月有一天閱讀日,可以放下手頭工作在家裡或適合的地方專心閱讀,不用回辦公室。在令人眼花撩亂的資訊選擇戰之中,閱讀就像運動一樣需要刻意安排的,否則這類重要但非緊急的事,往往會被許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所取代,網上的資訊無窮,但不應佔據我們全部空閒的時間,正如零食不能亦不應取代真正有營養的食物和正餐一樣,但願每日閱讀重新成為我們的習慣,其實坐港鐵返放工、晚飯後或臨睡前起碼抽半小時看書,日積月累的果效也不能輕看,閱讀本身就是一場潛移默化的人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