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頭腦而是生命工程
深受中神師生敬重的楊醫離開我們返回天家了,許多人在臉書上不斷流露對他的懷念,對於一個終身委身在神學教育的牧者來說,楊醫已無遺憾,覺得遺憾的是那些以後再沒有機會親身聆聽他分享、和與他閒話家常的校友和弟兄姊妹。
在爭論不休的香港,楊醫是一個很少受到負面批評的牧者,相信接觸過他的人都會被他的溫柔、謙卑、堅定和睿智所感動和激勵。更讓人深深體會到教育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傳遞生命,老師能夠給予學生最珍貴的禮物不是學術成績而是做人的態度,教育最重要不是改造頭腦而是陶造生命的工程。
香港教育的失敗在於我們過份著重成績,所培育的精英不少都是高分低能,因為成績好,恃著自己「IQ高」、「好打得」而目中無人,誰不知這卻是「EQ低」、「冇人性」的表現:當然不是說他們殘忍那種「冇人性」,而是他們往往缺乏同理心、沒有「人情味」,以為不同意他們的人都是因為愚蠢、有偏見、缺乏反省能力,誰不知最不懂得反省往往是那些自以為是的精英。不幸的是我們的教育若仍然停留在成績至上、文憑至上的心態,要改變現況談何容易!
其實無論神學教育、還是一般的教育,生命的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相信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能令大家深受感動的良師,除了善於教導和啟發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學生的關心、尊重和愛護,而這些往往不是透過課堂而是透過課餘的接觸得來的。坦白說,在這個大家的知識水平、教育程度都不斷提高的年代,要成為令人折服的學術權威愈來愈困難,不過,要成為一個令學生欣賞和緬懷的良師,其實人人都有潛質可以成功。教育最重要的應該是學做人而不是學做官、學做專業人士、學搵錢。
今時今日香港教育愈來愈令人憂慮的是師生關係,當做教師只成為了傳遞知識的工匠而不是陶造生命的師傅,當教完全部課程範圍、完成批改所有作業,能夠提升公開試的成績便是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出色的指標,那麼我們的教育只會繼續停留在職業訓練的模式!
我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細小的基督教私校教書,那裡的地方有限,同事和同學在狹窄的校園內經常碰口碰面,一起打球、玩耍、談天說地、交流生命當中的喜與悲,雖然我只是教了短短兩年,但和同學同事建立的關係和情誼卻一直維持了幾十年,到現在仍然有機會一起聚會、分享,偶然在街上仍然碰到有人會叫我蔡SIR,有學生由外國回來的時候仍然會約我和其他老師同學一起吃飯傾談,我深信這就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好的老師會令學生終身受益,但最受益的是甚麼呢?坦白說時間愈久老師教過的知識會愈來愈模糊,甚至幾乎「全部畀返晒老師」,但真正永留學生心中的是老師的行事為人,以及他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最後,再次向令人尊敬的良師善牧楊醫致以衷心的敬意,能夠在中神上過您的課、聽過您的分享是我的福氣,深信您留下的佳美腳蹤,會繼續薪火相傳,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牧者和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