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傳頌下去
令人感傷
重返加拿大之新體驗
初來步到
從香港回流加拿大已接近九個月,偶爾也會在facebook 發放自己及家人的近照。照片多是描繪人生開心穩妥的一面,其實過去大半年的生活可說是苦樂參半,除衣食住行要操心外,心情也會隨著際遇有起有跌……
跨性別者的訴求
追求公義必須計算代價
路加福音十四章28至32節,耶穌講了一個有關計算代價的比喻,提醒我們:「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雖然這段經文主要是提到作門徒的代價,不過,其實在人生很多的抉擇,以及當我們要努力去爭取一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的時候,也是一個很適切的提醒。
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過去一年對香港人可以說是不堪回首,但未敢忘懷。反修例運動雖然已經過了一年,但是政府與市民之間的矛盾根本未有解決,政府不單拒絕成立很多市民一直要求的獨立調查委員會,連曾經承諾的獨立檢討委員會都不了了之;被拘捕的市民接近9,000,兩成已經被檢控;但始於沒有一個官員為造成這嚴重的亂局而問責下台,亦沒有警員因為使用過份武力而被檢控。反而在政治制度和言論自由方面更加不斷收緊,令到移民再次成為不少市民認真思考的問題。
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教會和信徒根本亦無法置身事外,同樣深受影響,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之間因為政見不同而產生撕裂、離開教會、甚至離開家庭亦不是罕有的事。作為信徒,我們有雙重身份,既是香港的公民,但同時亦是天國的子民,我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我們因著信仰,與其他人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的。特別在關心社會的時候應該要小心,不要被一些充滿爭議的議題、口號和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社會運動有時和球賽差不多,當大家愈來愈投入自己的陣營時,便會容易墮入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陷阱。
改變生命才能改善制度
最近世界的政局再一次提醒我們,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無論民主政府或專制政府都有可能犯錯,因為人的本質決定了有人的地方就自然會有問題。
中國過去的人權記錄固然令人憂慮,近年對宗教和言論自由的收緊、大量拘捕維權律師、牧師和異見人士,造成不少香港人的信心危機,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起因亦和對中央缺乏信心有關。而在對抗新冠狀病毒的事上,起初有官員意圖隱瞞和淡化事件,甚至處分提出警告的醫護人員,錯失了盡早阻止病毒蔓延的先機,其後的嚴厲防控措施,甚至不惜封城,只是將功補過。
不過,一直強調民主自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表現同樣令人非常失望,除了起初輕視疫情,一切以有利競選連任為大前提,沒有及早做好防疫措施,對超過10萬人受感染而死亡難辭其咎,而在疫情失控之後更諉過於人,將矛頭直指中國和世衛,以及再次挑起中美矛盾來轉移視線,但對自己的失誤隻字不提,連半點歉意也沒有。而他日常喜歡信口雌黃、攻擊傳媒的態度亦令人不敢恭維。
為何人權法院稱同婚非人權
兩個男人登記結婚,政府拒絕,有否侵犯人權?歐洲人權法院八年以來,答覆直接清晰:沒有。
歐洲四案:法國、奧地利、芬蘭及意大利
回應支同者的常見駁論
此文為《反對強加者,卻喜強加人》的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