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尊重

性教育教師訓練:青少年的戀愛世界

舉辦日期: 
13/05/2017

愛與被愛,是人最為寶貴的情感,但不少人卻對青少年的戀愛有所保留,擔心影響學業、擔心出現過分親暱的行為,擔心他們在愛情路上受傷。香港的性教育一直傾向於教導性知識及性價值觀,但對青少年的戀愛教育卻明顯不足。香港青年協會「中小學生戀愛價值觀」調查(2013)指出,青少年對愛情的認識及戀愛價值觀主要來自電影/電視(28.9%),其次是同學/朋友(24.8%),來自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只佔16.8%及5.4%。我們不向他們進行戀愛教育,他們自然會向外尋找,難道我們要將青少年戀愛教育的工作拱手相讓給媒體嗎?

尊重子女比進名牌學府更重要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8/2016

有報導指今年書展有不少新書與教養子女有關,其中一本由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昔日的女歌手陳美齡所撰寫,備受傳媒關注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光看這個書名,便足以吸引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對此書趨之若鶩。

教會青少年情性教育牧養工作坊

舉辦日期: 
01/11/2016

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崇尚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慾望的滿足,無視兩性關係之間的尊重及神創造男女的美好原意。這樣的文化及環境衝擊著教會青少年群體的信仰及價值觀。

在世界中心自拍—網絡自我分享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
19/03/2015

 當你走到世界的中心,山嶺的高峰時,你會第一時間做甚麼?當然是自拍,然後放在社交網絡分享。為了令相片更易「呃like」,就算要站在更危險的邊緣,用上更多時間修圖也在所不惜。但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山上的風景,你又看到多少?

性自主與幸福並不對等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7/07/2014

近日facebook上出現了一系列冠上台灣大專院校校名的「約砲」、「西斯」、「換愛」專頁。「約砲」是台灣和內地的用詞,意即尋找性伴侶;「西斯」是性(Sex)的中文譯音;「換愛」則是開放式的性關係(Open Relationship)。

不應消費他人的痛苦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3/06/2011

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透露,他只吃自己殺的動物,其他的肉一概不吃,認為這樣做可以令他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去看待食物,明白到要犧牲一隻動物的性命,自己才可以生存下去。由於他不吃非由自己宰殺動物的肉,所以變成大部分時間都食素。據說他的飲食態度,於矽谷的高科技社會中,愈來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