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疫情焦慮
1. 疫情焦慮的成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簡報,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一般來說,對疫情有過度焦慮的人士本身可能對其他事情也有過度焦慮。而焦慮症的成因可以分為生理和環境兩方面:
1. 疫情焦慮的成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簡報,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一般來說,對疫情有過度焦慮的人士本身可能對其他事情也有過度焦慮。而焦慮症的成因可以分為生理和環境兩方面:
桌上遊戲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大富翁、層層疊,或者是鋤大D,甚至是打麻將。
近日不少人在談社會局勢,不時都有很多情緒化的反應,當中尤以恐懼為甚,驚被捉,怕被害,收到恐嚇短訊,人心惶惶。很多人念茲在茲的說不少人叫自己離開,不要留戀;又有些人擔心自己去到外國生活會被歧視和欺凌,不會很快樂,進退之間也充滿著擔憂和恐懼。
2020年11月6日,研究中心舉辦了「逆境.重建.復原」週年研討會,在此與讀者重溫當天的一些剪影。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
引言
最近一年多在香港人的生活裡,「創傷」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從2019年6月開始「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觸發的武力衝突及人際關係撕裂,以至新冠肺炎所引起恐慌、不安及憤怒等情緒,都叫大家關注到巨大壓力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擊打這地,以至完全毀滅。」《聖經新譯本》〈瑪拉基書四6〉
今天的香港,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盪、不安與陣痛。從煙火瀰漫的街頭到新聞直播,再到社交媒體的帖文,每時每刻,無日無之地充斥著暴力、仇恨、過激的情緒與言論。置身於如此極端的環境中,相信不少人正受著負面情緒的困擾。「2019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41.1%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
近月因著《逃犯條例》修訂,在社會引起一連串風波。網絡直播各種遊行、示威、不合作運動、示威者暴力抗爭、警方武力清場及大小記者會,影響不少人日常生活,有人更因此情緒失控,不能自已。身處如此情景,我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嘗試簡介這場運動如何被情緒主導了,理性在當中有何角色,以及如何透過聖靈的引導,重新思想我們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彼此寬容。」《聖經新譯本》〈以弗所書4﹕2〉
八月中旬,面對著新學年、新挑戰快要開始,學生們大都應該會有點緊張,感受到壓力吧。相信未開學之前,家長們心中都可能會開始籌算著應如何幫助子女一同預備及面對開學的挑戰,如何關心子女的情緒健康?
《一念無明》(Mad World) 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一屆的得獎作品。 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講述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曾志偉飾黃大海、余文樂飾黃世東) 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 親情是怎樣的一回事? 是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讓我們一起看看香港是不是病了,成了如英文片名一樣...... Mad World? 是次,我們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李耀基與我們暢談他對這電影與香港一些有關的現況的看法,期待與大家一同互動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