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子女渡過巨大轉變
人生充滿各種轉變,家長如何幫助子女渡過巨大轉變呢?明光社於2023年8月24日舉辦了一個網上講座,邀請了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莫林天欣博士(林博士)分析人們面對轉變時會受到的壓力,以及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過渡轉變。
人生充滿各種轉變,家長如何幫助子女渡過巨大轉變呢?明光社於2023年8月24日舉辦了一個網上講座,邀請了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莫林天欣博士(林博士)分析人們面對轉變時會受到的壓力,以及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過渡轉變。
不知大家對於「知識」抱有怎樣的態度?它到底是純粹關於這個世界的原理和發現,還是與每一個具體的生命有所連結呢?面對這個世界的荒誕,我們有時候都不知道一些事情為何會發生。例如有個別執法者犯下嚴重性罪行;擁有豐富法律知識的學者涉嫌詐騙;飽讀詩書並且喜愛在眾人面前談論愛情哲學的哲學家,卻自認有婚外情;理應充滿愛心的社工,卻苦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等。
不少年輕人著重玩樂和享受,甚至整日宅在家中,沉迷上網,不願與人交往。不少家長希望子女加入制服團隊,擴闊子女的社交圈子和培育服從性。到底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呢?服務香港已有64年的香港基督少年軍,該會的制服團隊部主管曾子峰先生會為大家分享有關制服團隊的工作,以及當中的團隊生活如何有助培育年輕人的品格。
「你的公義如同高山,你的公正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和牲畜,你都庇佑。」
(詩篇36:6《環球聖經譯本》)
最近在荷蘭為一位年逾七十的傳道按立為牧師,心裡有許多感受。最初知道可能會進行此事時,就禱告主說:願主的旨意成就,因為事情不易成功。在香港不易,在歐洲華人教會更不易,且最怕是因為這個行動帶來爭議,影響信徒間甚至牧者間的關係。很欣賞這位傳道的勇敢,不怕失敗帶來的打擊,一方面不亢不卑地面對各種要求及程序,沉著應付各個大小的困難。
香港教會的前景充滿挑戰,根據建道神學院在「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2023」發表的數字,綜合不同宗派的教會近年整體崇拜人數減少15至25%,奉獻減少10至20%。面對人數和奉獻的下降,社會環境的轉變,教會必須重新反思本身的運作模式。
筆者有一名10歲的兒子,最近他的脾氣開始有轉變,平時乖巧的他,早前竟因「打機」事件而大發脾氣及衝撞母親。筆者當時很氣憤,但仍沉著氣,因為兒子正為事件而發怒,就算教訓他甚麼,也不會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