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兩性身體的受造意義
27/07/2020
在性政治的對話經驗裡,我們發現常因用語歧義而衍生誤解。就如說「同性戀」時,既可能在說某位同性戀者,又或形容同性性關係這行為,也可以是說明同性戀政治的意識形態。歧義窒礙溝通。由是,在此先說明「雙性人(intersex)」一字的內涵。
在性政治的對話經驗裡,我們發現常因用語歧義而衍生誤解。就如說「同性戀」時,既可能在說某位同性戀者,又或形容同性性關係這行為,也可以是說明同性戀政治的意識形態。歧義窒礙溝通。由是,在此先說明「雙性人(intersex)」一字的內涵。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北京行動綱要》,當中提出了一項促進婦女權益及兩性平等的策略——性別觀點主流化。1 今日,我們一般將這策略或原則稱為「性別主流化」或「兩性主流化」。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男女性別的分界在現代社會受到不少挑戰,有人會說性別是由家庭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等建構而來,也有些人甚至說性別是流動的,因此人可以自由隨意改變自己的性別。然而,這二十年來,有海量的研究証明由於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因此存在著性別差異。這亦告訴我們,養育男生及女生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