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
為「真相」發聲——約伯記的啟廸
生命倫理錦囊 第38期
27/07/2019
主編: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執行編輯:陳希芝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社運新聞分析系列:新聞為何會變得不可信?從遊行人數的報道說起
04/07/2019
6月9日和6月16日,香港經歷了兩次大型的遊行,中間有一些抗爭遭警方驅散,及後有些不合作運動和示威活動。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4年12月)
19/01/2015
國際
信徒參與社會運動 從行動實踐信仰
08/05/2014
一場社會行動,由預備到行動再到事後跟進工作,要靠賴不同人士的參與。參與程度因人而異,有人負責全職籌劃,亦有人受感動而自發走出來。文中幾位基督徒在形形色色的社會行動中擔當不同角色,他們在參與當中的經歷、感受,以及對未來的計劃,或許讓我們更知道社會行動的真實面貌,並給那些正準備參與的信徒參考。
從對話到抗爭 — 淺談社會行動的多樣性
08/05/2014
社會好比一台由人建造的機器,在這台機器下,有人以積儹財寶在地上為使命,白白使用他人卻不給工價;有人以行詭詐為榮,將歪理當作真理強加在他人身上。面對這些不公義,人或許小如一個齒輪、一顆小釘子,對改變社會無足輕重。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4年2月)
20/03/2014
國際
七一遊行 去不去也會被標籤
04/07/2013
本地樂隊RubberBand幾經風雨,七一終於完成那個被惡名為「維穩」的「巨蛋騷」。樂隊成員穿了黑底白字寫「NO」的汗衫,之後再去七一遊行,又唱《睜開眼》,才能為樂隊挽回敢於批評社會的形象。
誰偷走了我們的理性?
13/07/2011
近日有報章報道:「投訴文化植根下一代,家長無理投訴愈多,學生也愈來愈藉投訴挑戰老師,把自己看成消費者的角色。」文章更稱有老師叫幼稚園學生放好書包,學生不但拒絕,更恐嚇說會找「媽咪」投訴老師。有老師為了類似情況而噤聲。
投訴文化屢見不鮮,有人認為這類文化的始祖是某電台的兩個「烽煙」節目,日鬧夜鬧,鼓勵群眾發聲,為自己爭取權益。
和平理性非暴力,人人給力!
30/06/2011
自2003年反對廿三條立法,引發超過50萬人上街後,「七一遊行」已經成為了每年香港市民出來表達各類訴求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