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還是共存?看看病毒如何說
2021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501名20歲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於動態清零(清零)及與病毒共存(共存)這兩種防疫政策的取態。結果發現,有34.9%的受訪者傾向堅持清零,有50.8%的受訪者則支持共存,另有14.3%的受訪者表示中立。
2021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501名20歲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於動態清零(清零)及與病毒共存(共存)這兩種防疫政策的取態。結果發現,有34.9%的受訪者傾向堅持清零,有50.8%的受訪者則支持共存,另有14.3%的受訪者表示中立。
受苦節對基督徒來說是一個令人十分矛盾的日子,因為受苦本來就一點也不容易,對於長期生於太平盛世、自由自在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就連耶穌基督在面對自己將要被門徒出賣以及被釘死,馬太福音二十六章描寫祂「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幸好受苦節之後是復活節,提醒我們耶穌受苦之後會復活,祂之前所面對的一切痛苦是值得的和有意義的,否則我們記念的不過是一場悲劇,就是惡人會一直當道,好人不會有好下場。但耶穌的復活賦予我們信仰真正的意義,證明上帝才是最終的掌權者,是我們終極的答案,讓我們在面對一切困難的時候能有力量堅持下去。當然,話雖如此,很多時就算我們已預知結果,明白為了達成目標而必須付代價,但當真正面對苦難的時候,想趨吉避凶,不想喝下苦杯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耶穌在面對祂自己的苦杯的時候,其實亦很想天父能夠將它拿走,何況我們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信徒。
![]() |
我們都在面對一條未走過的路。是否移民相信在過去兩年,都在不少香港人的腦海中浮現過、掙扎過,甚至已做了決定。在面對移民這個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其實無論決定去或留,我們都必須面對一條未走過的路,作為信徒,深願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能謹守最重要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首先,不要加重不同選擇的人的軛。選擇移民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特別對已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事業基礎的人來說,要離開自己所關心的親友、教會和社會的網絡、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習慣,甚至要放棄自己一直以來喜愛的專業、身份和不少曾經一起在教會、機構或學校等並肩作戰的伙伴,要下的決心和犧牲亦不少,去年已有九萬人離開香港,而據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最新公佈的調查,三分之一受訪的基督徒計劃在五年內移民!對選擇離開的人,他們當中亦有不少患得患失,大家若能讓他們帶著祝福離開,並轉介當地認識的教會或弟兄姊妹,協助移民的人早日安頓下來是一件美事。
7月19日台灣第一批奧運選手連同教練、代表團及相關的官員,乘坐包機前赴日本作賽。說真的,能承包專機直飛抵達,相比於其他大國已是相當難得。只因羽毛球「世界一姐」戴資穎,在她的社交媒體Instagram發文中提了一句:「好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就引發起多方關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