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全城褪網 做運動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1/2019

香港基督少年軍、基甸少年軍訓學校和明光社主辦的「全城褪網運動」已辦了三年,社會上由一開始質疑,以為呼籲人褪網等於呼籲人放棄科技,到今日普遍意識到,沒有褪網時間對人身心靈的影響,可見運動的成效。我們過往舉辦過褪網與家人食飯的活動,鼓勵大家參與一些簡單的活動,享受面對面的交流。

教會要先成為良心僱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1/2019

教會有雙重標準嗎?有,而且不少。不是嗎?當教會教導弟兄姊妹要重視家庭的時候,卻常常因為星期日有很多會議和活動而令大家「拋妻棄子」。當教會教導大家要安息、要等候的時候,卻要同工的時間表塞得滿滿、疲於奔命。當教會教導大家要愛鄰舍的時候,卻忘記了要愛自己的同工。

態度決定高度 台灣同性婚姻公投前後的觀察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1/2019

去年11月,台灣九合一選舉期間同時就同性婚姻和性別平等教育進行公投,結果維護一男一女婚姻制度的公投以72.5%對27.5%獲通過(表一),而提出以民法婚姻保障同性別人士建立婚姻關係的公投案,則以32.7%對67.3%遭否決(表二)。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8年12月)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前高級研究員
21/01/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奇蹟男孩 (Wonder)

林天然、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1/01/2019

奧吉(Auggie)因罹患罕見的

曖昧、調情與性騷擾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1/2019

圖片來源:YouTube (Mrdaft, “Baby it’s cold outside” )

編輯人類基因,打開了「潘朵拉盒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4/01/2019

基因編輯何事?

完美就是最後的大問題?

14/01/2019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譯者:黃慧慧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博雅書屋
出版年份:2013年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講員:高銘謙博士;整理:歐陽家和    |    高銘謙博士(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歐陽家和(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4/01/2019
明光社

黎明前毋懼黑暗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1/2019

剛過去聖誕節,對國內的教會來說就像耶穌出生時面對的困境一樣,不但沒有立錐之地,更要面對當權者的追殺。當面對十字架被拆、教堂被炸、非官方認可的聚會被禁止、同工和弟兄姊妹被拘捕,被逼簽不參與聚會的同意書,情況只能說比遠藤周作在《沉默》一書中,所描寫幕府時代被逼叛教或殉教的弟兄姊妹好一些。不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告訴我們,當面對打壓,反而是教會復興的契機,所謂物極必反,黑夜愈深,白晝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