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大媽舞與報佳音 淺談街頭表演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1/2018
街頭表演(Busking)在香港街頭向來佔一席位,由以前的廟街,到政府有系統地設計行人專用區,都反映了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不過,今年8月,政府正式取消了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表演一下子就成為社會熱話議題,大家踴躍討論到底應否規管這類活動。街頭表演,不論類型,質素和地點都是非常隨意。
反同運者論述入門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9/11/2018
香港人保守,也未至於視同性戀為禁忌,可是愈來愈多人不敢談這個話題,原因是恐懼,不是恐同,是「恐」恐同。說句真心話就動輒得咎,「歧視」、「恐同」標籤蜂擁而至。到底如何把話說清楚?本文嘗試勾勒基督徒如何有智慧而不失霸氣地反同運。
反甚麼
黃金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19/11/2018
中年女士黃金花為自閉兒黃曉光(光仔)的母親,一直花盡心力去教導、照顧光仔。光仔的父親黃遠山為教車師傅,雖然亦愛惜兒子,但卻搭上了女學生丹鳳眼。金花因失去丈夫而想策劃暗殺「小三」行動。然而,原來光仔一直都知道家裡發生何事,亦心痛父母的關係破裂。
電影小組活動——光影品評初探回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19/11/2018
電影小組回歸約有兩年多的時間,與參加的朋友一起欣賞了20多部電影。在活動中,大家既會一起看電影片段,也會透過分享和討論,以不同角度分析和研讀電影。在今年暑假,小組更舉行了「光影品評初探」課程,教導對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寫影評,他們都在課程期間寫下自己的第一篇影評文章。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Bohemian Rhapsody)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7/11/2018
圖:翻攝自網路
我1991年開始在香港大學工作,負責培訓老師,除了日常教學工作,還需要到老師任教的學校觀課。
對於網戀可否開花結果......我有話說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31/10/2018
網上情緣,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危險,「食快餐」,有性無愛,騙局。單身男女,一不小心,不能自拔,恨錯難返,悔不當初。活出希望事工巿場總監謝靜怡(Agnes)和行政總監杜奧利博士(Dr. Olli Tuominen),卻早在10年前已經透過網絡工具認識對方,最後結婚成為伴侶,他們究竟是怎樣令這段網上情緣開花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