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2020年5月26日開始,哥斯達黎加的同性伴侶可以註冊結婚,讓該國最高法院憲法院於2018年的裁決生效。至今,共有31個國家及地區承認同性婚姻。
全球同性民事結合及同性婚姻情況,請參閱:〈實施同性民事結合及同性婚姻的國家/地區一覽表〉。明光社。2020年5月26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statement/主要國家地區條例民事結合同性婚姻一覽表。[1]
2020年6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六對三的票數,裁定1964年《民權法》第七章(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禁止僱員「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當中包括了同性戀和跨性別僱員在內。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James Esseks表示:「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平等得到巨大勝利。」他補充說:「最高法院的澄清指出了,因著人們是LGBTQ便遭到解僱,是違法的解僱,這是幾十年來LGBTQ倡導自己的權利所得到的成果。法院已經趕上了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他們早已經知道歧視LGBTQ人士既不公平,又違反法律。」
過去50年來,法官把第七章所提到的禁止因為性別的歧視,僅意味著僱主不能對待婦女比男人更差,反之亦然,並不意味著禁止對LGBTQ僱員的歧視。支持將第七章禁止「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亦包括同性戀和跨性別僱員在內的法官,被其他反對的法官非議,說他們是在修改法律,而不是對法律進行解釋。法官 Samuel A. Alito Jr.指多數人沒有提到該裁決將如何影響住屋、宗教僱主或體育運動。[2]
美國俄亥俄州盧卡斯縣(Lucas)一名共和黨女委員Kristi Kille早前在facebook發帖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讓一些好事發生,2020年在托萊多市舉行的同志驕傲遊行已被取消。」Kille已刪除該帖文。團體托萊多驕傲的執行董事Lexi Hayman-Staples表示,這些言論來自任何人都會帶來傷害,更遑論來自公職人員。她說:「你期待公職人員為你而戰,而不是與你作戰。」
除了惹來同運份子的批評,Kille最近更遭到解僱。提供護理服務的Arista家居護理解決方案(Arista Home Care Solutions)於今年5月15日解僱了Kille作為認證家居健康助手的工作。Kille表示她的工作進展順利,她的病人和上司對她的工作都很滿意,但是,儘管她的社交媒體評論從未帶來問題,但在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激進主義者的壓力之下,Arista還是懲罰了她。[3]
英國女跨男的跨性別人士Freddy McConnell,在獲得性別確認證書承認她為男性之後,於2018年誕下一名男嬰,當她為男嬰辦領出生證明,根據法例,McConnell只可以以母親的身份,出現在男嬰的出生證明文件上。McConnell入稟法院,認為此舉違反了孩子及她的權利,她希望透過上訴推翻此決定,令她可以在孩子的出生證明文件上,列明她為孩子的父親或家長。今年4月29日倫敦高等法院上訴庭裁定McConnell敗訴,上訴庭的三位法官維持原審法官Andrew McFarlane的裁決,他在去年9月曾指出成為「母親」不一定需要與那人的社會性別有關聯。
McConnell批評裁決保守及讓人感到失望,她預備了長期作戰,並打算向終審法院上訴。縱使處理該上訴案的首席法官已拒絕准許讓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不過,她仍可以繼續爭取就案件上訴至最高法院。[4]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內閣成員Liz Truss示意指,出於防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政府可能會禁止對未成年人,即未滿18歲的人士進行跨性別治療。婦女及平等事務部大臣,以及國際貿易大臣Liz Truss堅信,成年人應該享有自己認為合適的自由生活,但是她認為非常重要的是,當人們仍在發展其決策能力的時候,必須保護他們免受那些不可逆轉的決定的影響。
此項建議與2018年完成諮詢的《性別承認法》(Gender Recognition Act)改革計劃有關,該計劃將於今年夏季公佈有關改革的建議。Truss透露,建議有三項重要原則:第一是保護單性別(single-sex)空間(只供男性或女性使用的空間);第二是同時平衡跨性別成人的權利;最後一項,亦是令同運分子著急的一項原則,就是保護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不讓他們作出不可逆轉的醫療決定。
英國雜誌The Spectator的作者James Kirkup指出,兒童服用青春期阻斷劑藥物對他們成人時期的生育能力有可能造成傷害,而真正做決定的是他們的父母。另外,他又提到支持與反對有關法例的人,持有相反的世界觀:一方希望保護兒童,免於因作出不可挽回的決定而受到傷害;另一方想保護兒童,認為如果不採取有關醫療干預措施會令兒童受到傷害。
根據英國電視新聞頻道Sky News的調查,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醫生因擔心自己會被冠以「恐跨症」[5] 之名,而對兒童的性別焦躁症作了「過度診斷」。[6]
匈牙利國會在今年5月19日以133票對57票通過了一項法例,禁止跨性別者更改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
人權組織擔心這會加劇對LGBTQ公民的歧視;反對黨議員稱這是「邪惡」的。由該國總理Victor Orbán所領導的政府卻表示,該項法例將結束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亦堅稱在孩子的出生證明文件中登記孩子的生理性別,並不會影響男人和女人自由地經歷或表達自己想要的身份。
跨性別組織的倡議群組Transvanilla Transgender Association的發言人表示:「幾十年來沒有自殺念頭的人現正萌起自殺念頭。人們感到恐慌,希望從匈牙利逃到其他地方,以使他們的社會性別得到認可。」
該法現在等待著總統János Áder簽署,以成為法律。維權人士說,他們將試圖說服他不要簽署。[7]
台灣高雄家長團體代表(高雄市家長協會、高雄市家長關懷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全國家長協會及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等家長團體)於今年4月16日,經高雄市教育局行文核備後,到高雄市明義國小進行「109學年上學期國小教科書」審查,為5月各間國民小學辦理「109學年教科書選書」,提供相關意見。
審查後,家長對與性議題相關內容表示「極高關切」,其中三處分別是:一、南一書局出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健康與體育教師手冊第48頁,內容講述學齡期(6至12歲)性行為,包括「同性間的同性戀經驗,與異性間做性遊戲也很常見」、「與同輩討論性、互相手淫,尋找自我刺激。」家長質疑2017年台北老師使用教育局發的教育資源手冊教導小六學童「自慰是舒服的」,會在教科書上重演。二、翰林出版的小四上綜合活動第67頁,有圖畫顯示兩位男生牽手,要學生思辨看法。家長擔憂要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四學生,討論兩位男孩或兩位女孩原本自然的互相牽手,是否會過早將「同性密友期」的友誼催化為「同性戀愛」。三、康軒文教事業出版的小六上,健康與體育第158頁,內容描述「雖然性別是天生的,但是,每個人對性別的看法,常因成長環境與生活經驗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家長表示,因環境與生活等產生差異的,應是「社會性別」或「心理性別」等「性別特質」,錯誤的「對『性別』看法將隨成長等有變異」的說法,會不會置入行銷孩子「變性」的觀念。[8]
本地
岑子杰就香港政府不承認海外同性婚姻,提出司法覆核,案件於今年5月29日在高等法院進行聆訊。申請人岑子杰在2013年與同性伴侶在美國紐約結婚,他的代表資深大律師潘熙指基於《基本法》第25條:「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求法庭宣告港府拒絕認可同性婚姻屬違憲。申請方又指由於婚姻地位不受本港法律承認,導致他們無法享有相關權利和福利,認為同性伴侶應得到如異性夫婦一樣的公平對待,享有離婚、領養並繼承丁權等權利。
代表政府的黃繼明資深大律師則指,法庭在MK案中已裁定《基本法》第37條婚姻權利不受挑戰,人人平等和私隱權利亦然。他又指出,在同志公務員梁鎮罡一案中,雙方爭議的議題非常狹窄,並且不挑戰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本案影響的範圍廣泛。他指,港府拒認可海外同性婚姻,目的是保障傳統婚姻的概念和制度;一旦認可,將削弱和損害原有制度。他又提到,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家中,只有27個認可同性婚姻,即仍有166個國家不認可,可見傳統的異性婚姻仍是主流價值。
主審法官周家明指出,是次覆核的範圍籠統,而就法例提出的爭議必須明確具體,否則無法就特定議題審視當中的證據。周官認為若法庭作出如此籠統和廣泛的宣告,將大大影響原有的制度。
法官聽畢雙方陳詞後,押後裁決。[9]
吳翰林於2017年在英國倫敦註冊同性婚姻,2018年,他以綠表購買一個二手居屋單位,但由於相關房屋政策不承認同性婚姻,吳漢林無法與其同性伴侶聯名持有該單位。根據《無遺囑者遺產條例》,他與同性伴侶的婚姻不獲認可,擔心若他先離世,伴侶將無法繼承單位。去年11月,他在港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稱其同性伴侶的地位在港不獲法律承認,除非他預立遺囑,否則同性伴侶無權繼承其遺產,認為香港《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屬歧視和不合理限制其私有產權,要求高院裁定有關規定違憲。
案件在今年5月27日開審。答辯方律政司的代表回應時指,若有人希望自由分配遺產,可以訂立遺囑定下指定受益人,而遺囑及財產繼承的條例並沒有任何性傾向限制,每一個人都有權透過遺囑分配遺產,吳與其伴侶跟其他異性伴侶一樣擁有該權利。另外,答辯方又指,現時做法為保障傳統婚姻及傳統家庭的組成,他承認雖然《婚姻條例》帶歧視成份,但屬合法。
法官聽畢雙方陳詞,押後裁決。[10]
北區區議會、深水埗區議會及南區區議會,分別先後在今年6、7月的會議上,通過擔任香港同志遊行2020的支持機構。香港同志遊行籌委會陸續向其他區議會發信,邀請各區區議會響應同志遊行2020。但亦有人認為同志遊行推動性解放,發起聯署反對區議會支持有關活動。[11]
(資料截至2020年7月2日)
[3] Sophia Perricone, “LGBTQ leaders respond to local GOP committeewoman's online post about Toledo Pride event,” NBC, last modified May 13, 2020, https://nbc24.com/news/local/lgbtq-leaders-respond-to-local-gop-committeewomans-online-post-about-toledo-pride-event; Calvin Freiburger, “Catholic GOP committeewoman fired from healthcare job after cheering cancellation of LGBT ‘pride’ parade,” LifeSite, last modified May 20, 2020,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catholic-gop-committeewoman-fired-from-job-after-cheering-cancellation-of-lgbt-pride-parade.
[5] 恐跨症(transphobia)是指因恐懼而避免或逃避接觸跨性別者。
[6] Michael Foust, “Britain May Ban Transgender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to Guard Them from 'Irreversible' Harm,” Christian Headlines, last modified April 27, 2020, https://www.christianheadlines.com/contributors/michael-foust/britain-may-ban-transgender-treatments-for-children-to-guard-them-from-irreversible-harm.html; Jasmine Andersson, “Liz Truss to review treatment for transgender teens and single-sex spaces under Gender Recognition Act plans,” Inews, last modified April 24 2020, https://inews.co.uk/news/health/liz-truss-gender-recognition-act-transgender-teens-treatment-single-sex-spaces-2547343; Sally Lockwood et al., “NHS 'over-diagnosing' children having transgender treatment, former staff warn,” Sky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2, 2019, https://news.sky.com/story/nhs-over-diagnosing-children-having-transgender-treatment-former-staff-warn-11875624#;〈英政府擬修法 禁「兒童變性治療」 同運團體緊張遊說〉,風新聞,2020年5月20日,網站:https://pm-news.hk/2020/05/20/transgender-rules-will-change-to-protect-wellbeing-of-under-18s/(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