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戀人》事件起始及回應
日前香港電台信譽良好,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王牌」電視節目《鏗鏘集》其中一集被廣播事務管理局裁定「報道內容不公、不完整和偏袒同性戀,產生鼓吹接受同性婚姻的效果」。此事在社會引起極多討論,時事評論員均紛紛撰文表達意見、不少市民亦透過去信政府部門,以示對廣管局裁決的支持或反對。
日前香港電台信譽良好,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王牌」電視節目《鏗鏘集》其中一集被廣播事務管理局裁定「報道內容不公、不完整和偏袒同性戀,產生鼓吹接受同性婚姻的效果」。此事在社會引起極多討論,時事評論員均紛紛撰文表達意見、不少市民亦透過去信政府部門,以示對廣管局裁決的支持或反對。
隨著「藝人情慾照」在城中流傳愈來愈廣,影響所及,比起多年前的「陳健康事件」和「巴士阿叔」更為轟動。我們相信此事會對香港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由性倫 理、傳媒操守、互聯網道德與法律問題、到偶像文化、潮流文化等;對年青的一代都影響深遠。就此明光社與播道會港福堂合辦一座談會,邀請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一同探討有關問題,希望能協助大家對此事有多角度的解讀,及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未婚媽媽控虐初生兒 多處咬痕骨折瘀傷」《明報》10月3日;
「16歲乖乖女家中產子 小爸爸導演棄嬰」《太陽報》9月21日;
「狠母棄初生骨肉重囚八月」《星島日報》8月29日。
最近能與悍匪「大富豪」在報章瓜分頭條的,大概只是那位在妻兒雙亡後即往大陸尋歡、被報章冠以「人辦」甚至是「人渣」稱號的陳先生莫屬。傳媒追擊陳先生「興之所至」,甚至連其電髮、執屋、上卡啦OK等瑣事均一一紀錄,周到之處與早前上映的電影《真人show》(The Turman Show)堪作比較。
(原文曾於九月四日《星期五娛樂炸彈》網站刊登,此文經作者整理)
早陣子經常在電視「擸」到《城市追擊》的「電波少年」,後來又發現八月無端端又殺出一群「電波少女」。初時心地善良,以為那是「電波少年」跟風之作(因為開頭又搞一輪體能測試,彷彿相當正經),後來才發現此「電『波』」不同彼「電波」,原來是硬撼亞洲小姐決賽的「土產」賣肉伎倆。
名嘴鄭經翰遇襲,濫用暴力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近年來,暴力問題似有惡化趨勢,由社會層面擴散至家庭,甚至無辜個體。不少人將暴力問題歸究於大眾傳媒,認為過份渲染暴力會影響市民仿傚。這種說法是否有事實根據?本地學術仍缺乏系統研究,要了解這個問題美國過往的研究仍有參考價值。
書展開幕,雖然是一號戒備訊號,間中亦傾盆大雨,但願意到書展參觀的朋友亦不少。當天,筆者和家人亦特意到書展逛逛,看看新書,進到會場感到氣氛和諧寧靜,各人都專注於閱讀,選購書籍。
相信今日大部分家長不會反對子女追星和閱讀青少年雜誌,多認為這是成長必然的產物,但大家真的很了解這些雜誌的內容嗎?不要被它們的封面欺騙!是時候自我「升呢」了──嘗試翻開內頁看看當中的內容,也許你會發現出乎意料的內容和資訊。
坊間一本自稱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的刊物,內容常圍繞年輕偶像和流行文化,加上每期均會送一些偶像贈品或購物折扣優惠券,是以至今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