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新聞自由的哀歌
最近《蘋果日報》的高層因為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拘捕,公司資金被凍結,面臨被迫停刊的厄運。香港電台在新的廣播處長整頓之下,多名資深的高層請辭,敢言的記者不獲續約,甚至因為追查公眾關注的新聞而被檢控。在去年港區國安法訂立之後,加上政府高層不斷批評一些傳媒,以及收緊了有關查冊的安排,將起底刑事化,並且揚言立法管制假新聞,令香港的新聞界面臨嚴重的威脅,也為新聞自由響起了哀歌。
《蘋果日報》創刊之初,以嫖妓指南作為賣點,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和批評;此外,狗仔隊對藝人和公眾人物纏繞式的採訪;一些譁眾取寵、以偏概全的圖片和標題;以及將報道與評論混為一談的報道手法,由於成功吸引讀者的注意,逐漸改變了香港、甚至台灣的傳媒生態。其後,在歷次的選舉和社會運動中,更旗幟鮮明,不避嫌地公開支持某一方及宣傳鼓勵大家參與一些社會運動,已偏離了傳媒應該客觀中立的信條,成為了某類政見的代言人和推手。
紫荊不是洋紫荊
疫情之下,原本熱愛出外旅行的香港人,通通被迫留港度日。市民需要「抖抖氣」,外出舒展一下,就轉到郊外、公園等地方閒逛,一時之間,這些地點都變得人山人海,甚為壯觀。
當狼來的時候逃跑的只是雇工
最近無論在政界、社會上不同專業,以至教會圈子當中,都出現了離港、甚至移民的風潮,看著不少人由高調參與社會事務,呼籲大家關心香港,但忽然退下火線,甚至告別香港,難免令人傷感,雖然,近期一連串的檢控,的確令不少人擔心會誤觸紅線,就算未經定罪亦會即時失去人身的自由,所以選擇離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免於恐懼的自由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人權。不過,作為領袖,特別是教牧同工,也許亦是時候應反思一下大家在帶領會眾參與社會關懷時應有的態度和角色,正視現在和未來在牧養上的責任和需要。
彼得前書 五章1至3節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由此可見,《聖經》對牧者最重要的要求是作群羊的榜樣,而作榜樣主要的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羊是會受牧人的言行影響的。
移不移民都要保存心裡那點火
當社會上不少人都在討論、甚至已決定移民的時候,究竟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考慮和沒有信仰的人有沒有不同呢?當然,是否移民是個人和家庭的重大決定,就像結婚一樣,就算至愛親朋亦只能提出一些忠告,不適宜亦無法代大家作決定,只希望大家能在充份考慮各方面的需要,以及好好在神面前安靜祈禱,然後才作一個最能活出本身召命的決定。
如果大家一直關心對同胞的宣教,支持在一些受限制國家和地區傳福音的話,留在香港能夠做的應該比離開的多,因為香港畢竟和國內的聯繫比其他國家緊密,而未來在文化、經濟和日常生活上的交流亦會愈來愈緊密,近水樓台,香港在向同胞宣教的事上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當我們向一些其他宗教和受限制國家傳福音的時候,我們毋須認同當地的宗教和政治制度,但會盡量在法律賦予的空間內,以靈活的方式傳福音,我們熱愛的是當地的人民,關心的是他們靈魂得救的問題,我們深信福音所展示的真理和愛,才是改變人心,改變世界的最重要力量,比起即時改變社會制度和文化更重要,在香港向同胞傳福音,仍然比在國內更容易,當香港仍然在福音事工上有其難以取代的角色和機會,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
基督徒從政者最愛的只能是天國
愛國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操,正如人自然會愛自己的家人一樣,因為當中包含的不單是感情,也是一個人的生活、甚至生存,是一種唇亡齒寒的關係。沒有國,那有家,沒有家,那有我。而《聖經》,特別是舊約所看到的是一種濃烈的民族和家國情懷,由一代代的家譜、故事,看到的就是一個民族的風風雨雨,與上帝的離離合合,也是人類與上帝關係的一個縮影。基督教很重視家庭、民族和國家,但又不盲目看待自己的國家、民族、甚至家庭。因為當這一切若果偏離了上帝的心意,我們只能順從神不順從人,根本沒有其他選擇,沒有政權或勢力可以要求一個基督徒愛它比愛上帝更多,對於一個基督徒從政者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觸碰的底線。
百年前的另類「抗疫」
一場疫症,大半年間,將全球人類經濟生活來個大反轉,沒完沒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市民忙於應對之餘,政府機關也不停地頒佈防疫措施,以阻擋疫症蔓延。
這個聖誕冷不冷?
對香港人來說,這兩年的聖誕令人無限感慨,因為變化實在太大,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和生活方式已漸行漸遠漸無聲。 過去的香港最令人珍惜的是言論自由和生活方式自由,作為中西文化薈萃、與全世界交流頻繁的國際城市,沒有人強迫大家接受任何的宗教、政治、哲學以及文化思潮,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甚麼也可以做,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工作和居住地點、往何處旅遊、怎樣創作、甚至怎樣罵人,更加毋須宣誓向任何政權效忠。今日許多政府高官,在回歸之前已經加入政府,幸好當年英國人沒有強迫他們效忠英國政府,否則以他們今日表現出這麼高尚的愛國情操,對上司那種無限的忠誠,應該不會為五斗米折腰加入服務大英帝國的行列,或者在政權移交的時候就應該辭職,表明自己當初是真誠地對港英政府的效忠,擁護英皇制誥。
香港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成功,在於社會容許大家在思想、言論和創意方面自由發揮,毋須墨守成規,毋須太多顧忌,不理白貓黑貓,識得捉老鼠的就是好貓,令我們的電影、電視、流行曲和靈活的生意頭腦,風靡全國和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其實就算在反修例運動期間,仍然可以看到不少香港人的創意無限、以及辦事的效率和水平超高,若果能夠善用他們的長處,協助政府宣傳和執行抗疫的工作,一定不會像現在那樣後知後覺、經常慢半拍。
效忠與愚忠
新入職公務員月中起須簽效忠聲明 拒簽者不獲聘用 | |
(東方日報.6-10-2020) |
香港究竟有甚麼值得留戀?
過去幾年為甚麼香港社會有如此重大的撕裂、那麼多的衝突?為甚麼近年愈來愈多人考慮移民?若政府繼續以強硬的政策,以及主張激進抗爭的反對派繼續抱著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同歸於盡的心態,到底是能夠扭轉局勢還是加速香港的衰落呢?
一直以來,香港能夠立足世界,是因為香港能夠融合中西文化、左右逢源,具有創意和靈活性,而社會亦充滿和平、自由和包容的環境,很少出現基於宗教、種族和文化差異、以及不同政見而帶來的社會衝突。若果香港變成過往曾經衝突不斷的北愛爾蘭、黎巴嫩,好像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亞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一樣冤冤相報,立場決定一切,是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和長遠的穩定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爭取和建設也是徒然,政府和從政人士若果只以仇恨、憤怒、強權、打壓、威嚇和抹黑作為吸納和鞏固本身支持者的話,那麼香港有甚麼前途呢?
不能鼓吹暴力、恐怖活動、煽動仇恨、分裂國家、誹謗、淫褻及不雅等法例,很多國家都會有,問題只是傾向寬鬆還是嚴謹。香港人一直以來最珍惜的就是自由,特別是免於恐懼的自由,正所謂就算怕老婆亦毋須怕政府,在茶餘飯後鬧政府、鬧官員面不改容,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毋須擔心隨時誤墮法網,對於一些無權無勢的小市民來說,可能已經覺得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