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46期)

杞人憂天Vs暮鼓晨鐘

燭光網絡 46期 (p.1)
26/01/2006
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意見調查

真有歧視?

燭光網絡 46期 (p.2)
26/01/2006

早前維護家庭聯盟為探討香港市民對同性戀及同性戀者的態度,並市民對政府就性傾向歧視立法的意見,曾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一項有關「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意見調查」的研究,並於日前公佈有關之初步研究結果。
 
是次調查成功以電話方式訪問了1120位年齡介乎18-64歲懂聽講廣東話的成年人,成功率為63.9%,其相應之抽樣誤差(sampling error)不多於或少於2.9%。鑑於樣本的年齡與性別分佈與香港的性別和年齡分佈有差異,調查根據香港統計處2005年的中期調查,就有關數據進行加權調整,使樣本更能有效反映香港整體市民的意見。
 
受訪者對同性戀的態度

訂立反歧視法的條件

燭光網絡 46期 (p.4)
26/01/2006

香港政府為消除社會的歧視及確保社會上人人均可享有平等的機會,立法會至今已通過了三條反歧視條例,分別是《性別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及《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現時政府亦已準備訂立「種族歧視條例」,並已完成諮詢工作,有關的草案將提交立法會審議。在過去一段時間,就政府應否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這議題,社會上出現了廣泛的爭論。究竟訂立一條反歧視條例的條件為何?政府決定訂立有關條例時應有甚麼考慮呢?參考不同學者及專家的看法,本人認為政府訂立反歧視條例時,可有以下考慮:

婚姻‧家庭‧領養:價值與原則

燭光網絡 46期 (p.5)
26/01/2006

時至今日社會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另外,贊成同性婚姻和同性戀者應可領養兒童的人數亦有上升趨勢。這是社會開明的徵兆?還是大眾對婚姻、家庭和兒童權利等觀念和理解改變了?就此,本期燭光網絡訪問了三位專家,希望深入淺出地探討婚姻、家庭和領養兒童這三項議題。

未來棟樑也賭波!

燭光網絡 46期 (p.7)
26/01/2006

監察賭風聯盟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定期每年進行一次18歲以下中學生參與賭波狀況的調查,以了解未成年中學生的賭波情況以及賭波合法化對這些所謂「未夠秤」的中學生的影響。2005年的調查在10月份進行,監察賭風聯盟向全港中學發出問卷,於各校的初中、高中和預科各選一班由學生自行填答問卷。最後,總共收回有效問卷2,115份。
 
被訪者資料
交回問卷的被訪者中,54.4%為男生,45.6%為女生。他們的年齡由11歲至17歲,平均為14.9歲,年齡中位數則為15歲。
 
將有更多未成年中學生在今年世界盃期間賭波
由於世界盃將於今年在德國舉行,問卷特別問到被訪者屆時的賭波傾向。結果顯示,有多至12.9%的被訪未成年中學生可能會或者一定會在世界盃舉行期間賭波(圖一)。
圖一:你會否在明年世界盃舉行期間參與賭波?

數字在說話!

燭光網絡 46期 (p.9)
26/01/2006

民政事務局在足球博彩規範化前(2001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就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的情況進行研究,四年後,政府委託香港大學,就同一課題進行研究,在壓力團體多次要求下,政府在去年底世貿會議期間公佈有關研究數據,結果一如外界所料,參與足球博彩的人士大幅上升,由合法化前只有2.9%被訪者曾向外圍下注,到合法化後有16.3%和1.4%被訪者向馬會和外圍下注。(表一)

睹波VS賭波

燭光網絡 46期 (p.10)
26/01/2006

很多人一直以為賭博問題只是成年人的煩惱,但青少年的賭博問題比其他成年人的問題更甚。根據學者Derevensky 的研究,青少年之問題或病態賭博的流行率比成年人高兩至四倍。香港政府在二零零三年透過賭波合法化來打擊非法賭博,認為如果不把足球博彩規範化,博彩的可觀收益便肯定會繼續以億元計流向非法賭博經營者。把足球博彩規範化,令政府收入增加,從而可以開展更多的社會服務,有更多市民可以受惠;但實際上賭波合法化只是製造藉口,由於外圍非法賭博不須即時用現金投注,投注額又有折扣優惠,競爭力比馬會強,除了難以禁制外,網上的賭博形式更包羅萬有,要杜絕賭博幾乎是天方夜談。此外,政府又批准馬會不斷以賭博多元化去開拓不同的賭博形式及活動,特別是賭波的形式多元化,令青少年賭波風氣更為猖獗。根據監察賭風聯盟(2005)之研究報告指出,中學生參與賭波活動在過往兩年上升超過50%;在2004年,超過70%的中學生透過馬會的互動投注方式投注。馬會嚴禁十八歲以下人士進入投注站不能防止青少年參與賭博活動,也反映出政府對賭博的政策基本上是自相矛盾的。
 

責任賭博:博彩活動應有的底線

燭光網絡 46期 (p.12)
26/01/2006

馬會在其某些宣傳單張內列出下列有關節制賭博的指引:
1.     訂定博彩預算,並按預算下注;
2.     僅以自己所能負擔的款額下注;
3.     決不借錢博彩;
4.     不要只顧博彩而忽略其他消閒活動;及
5.     切勿在輸錢後繼續投注以求回本。
 
其實,責任賭博並不只是一份給予參賭者的博彩指引,因為責任賭博的重點是要求各有關單位履行本身的責任,以防止問題賭博的情況在社會蔓延,所以澳洲生產力委員會將責任賭博定義為賭博營運者就減少賭博禍害、壓抑需求和控制供應三方面的有關措施,包括:有關賭博產品定價(賠率的計算方法)的資料、有關問題賭博風險的資訊、廣告或宣傳監管等1。因此,與香港不同,在外國博彩業在推行責任賭博方面扮演著領導的角色,就以美國博彩業協會(American Gaming Association)為例,他們分別在1996和1998年夏天發出責任賭博指引,要求業界遵守2。
 

香港眼看全球化與貧窮

燭光網絡 46期 (p.14)
26/01/2006

在香港舉行的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在去年底曲終人散,最令香港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南韓農民以三步一跪拜方式進行示威(見圖),表達世貿的決議如何影響他們的生計,他們的舉動確實贏盡香港人的同情和好感,不過亦有不少香港人對他們在灣仔衝擊警方防線的情景仍猶有餘悸,認為他們不應採取過激烈的行動。不論你認同世貿與否,都不能否定是次在香港舉行的會議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反省的地方,而本文則嘗試從香港的角度看全球化與貧窮的關係。

「聖誕消費狂想曲」研討會花絮

燭光網絡 46期 (p.17)
26/01/2005

一直以來,明光社致力推動社會倫理教育工作,藉此讓青少年了解時下社會的問題及現況,加強他們對各類文化,如流行文化、性文化、消費文化等的辨識力,提高他們對生命的尊重及倫理的了解。而消費文化和社會倫理的關係實在息息相關,前者對社會大眾的價值觀、身心發展影響深遠。但今日社會在消費活動上,不知不覺間「需要」和「想要」的分野愈見模糊,「我買故我在」主導了不少人的思想,在傳媒的鼓動下,過度消費所造成的個人及社會問題漸趨嚴重。當消費購物已成為慶祝聖誕節的主菜時,明光社於2005年12月20日舉辦了一個消費現象研討會,希望藉著這次機會探討如何理性消費、透析宣傳策略及反思消費價值觀等主題。
 
當日我們分別邀請了資深精神科醫生麥基恩醫生主講「如何在消費狂潮中理性消費」及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外務副主席趙善榮先生主講「反思消費現象背後的價值觀」,而明光社署理助理總幹事傅丹梅女士則主講「透析傳媒地氈式轟炸的催谷消費策略」。參加者包括社工、教師、家庭主婦、大學講師、教牧傳道及大專生,可見關心及有興趣探討消費現象的人士並不特定在某些職業背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