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94期)

手中有機 目中無人 

燭光網絡 94期 (p.3)
23/01/2014

誓不抬頭已成為了我們的都市病!

「同檯食飯,各自睇機」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原來竟是手機。而在公共交通工具,老弱傷殘希望有人讓座已愈來愈困難,原因未必是我們同情禮讓之心差了,而是我們往往手中有機,目中無人。當我們根本看不見的時候,我們如何能有感動呢?

自小喜歡坐窗口位,無論坐巴士、飛機,都喜歡靜靜觀看窗外的景色,留意街道上的景物,以及在身邊匆匆閃過的人群。偶然看到一張認識的面孔略過,倒有點像電影《齊瓦哥醫生》最後一幕兩位主角擦身而過,緣慳一面,淡淡哀愁中又帶點浪漫的感覺。而在飛機往外望,看到壯麗的雲海,以及大地在我腳下,那種創造偉大,個人渺小的感覺油然而生。觀察對人的得益是十分寶貴的,無論向現實或是向手機低頭,將會是我們最大的損失。

換機前——停一停 諗一諗

燭光網絡 94期 (p.4)
23/01/2014

智能手機,簡單而言是指一部運行獨立作業系統(OS),可安裝不同類型應用程式(apps),擴充了功能的手機,並同時提供音樂播放、攝影、攝錄、上網(Wifi, 3G, 4G LTE)、GPS導航等功能。近年隨著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日益加深,手機的更換頻率亦愈來愈快。
 
作為商人,當然希望顧客定期換手機,所以生產商近年將手機的, 愈縮愈短,不斷推出功能更多、規格更強、外形更酷的智能手機,務求要令顧客動心。可是,當我們更換手機時,否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功能?或是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墮入了消費陷阱?另外,當我們用可負擔的價錢更換手的時候,又有否想過背後製作手機的工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便捷背後——通訊程式的隱藏陷阱

燭光網絡 94期 (p.6)
23/01/2014

香港是世界上智能手機最普及的地方之一,谷歌(Google)在2013年第一季進行的調查發現,香港的智能手機滲透率是人口的63%;82%的用戶每天都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而77%的用戶表示一定會攜帶智能手機出門。[1]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3年九月的最新報告更顯示,香港的智能手機滲透率高達87%,[2] 是已發展地區最高的地方之一。
 
智能手機不止是一部流動電話,更是一部流動的電腦,配合流動網絡和應用程式,就能連接網絡接受或發送訊息,展開溝通。智能手機的功能不斷增加,人們依賴它的程度亦不斷上升。智能手機帶給我們方便之外,亦會衍生出一連串的負面影響,是我們需要多加提防的。
 
因著智能手機的便利,一機在手就能接通天下,這使我們的溝通模式出現了轉變。WhatsApp、LINE、WeChat、facebook等社交應用程式往往成為下載率最高的程式。當人人都使用這些工具時,也代表懷著不良動機的人士亦可以滲在其中。騙子不只在街上,亦出現於網上,報章就經常報道各種社交應用程式騙案,以下是一些近年常見的通訊程式陷阱:
 

打機救地球?炫耀性消費?

燭光網絡 94期 (p.8)
23/01/2014

近年,在任何地方,不難發現很多人拿著手機玩遊戲。他們不一定是兒童,有更多是成年人,當中不乏家長、長者。有學者從正向心理學分析,稱遊戲可建立良好自我形象,有助學習建設社群。但同時亦有學者稱遊戲的社會模式只是有閒階級之間的炫耀消費,換言之就是「無事搵事做」,一種現代社會極度空虛的典範。打機,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思維?
 
回顧2013年,香港人玩的手機遊戲種類,可謂無「珠」不歡:不是在玩Candy Crush Saga,就是日本人氣「轉珠」遊戲Puzzle and Dragons,兩者賺得過億。[1] 兩個「大作」除了同樣是免費,而且都是用「珠」來開始。有心理學家分析,前者透過以下元素刺激玩家:要人等候、可以單手玩、定時更新、色彩繽紛的介面、可與人聯結和比較以加強爭競;[2] 後者更在以上元素加入角色扮演成分,並供玩家升級,組隊系統,配合寵物進化、特定時間出現的關卡,以及抽寵物系統,令玩家更投入其中。[3]
 
在遊戲世界填補現實中的不完美

這陷阱偏我遇上

燭光網絡 94期 (p.10)
23/01/2014

登山寶訓的回應 (太 六24-34) (伕名)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iPhone。」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老友牽掛check甚麼,
睇甚麼;為friends牽掛send甚麼。
真正的老友不勝於like嗎?
真正的friends不勝於online打麻將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雁群,也不用facebook,也不用QQ,也不開手機開群組,
你們的天父尚且團結牠們。
你們不比雁群貴重得多嗎?
你們哪一個能用samsung使真正友情增多一點呢?
何必為網上娛樂牽掛呢?
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
它也不用升level,也不追網上排名。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娛樂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自在的生活,
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牽掛說:check甚麼?睇甚麼?send甚麼?
這都是潮流達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低頭?不低頭?「拎有時,放有時」的智慧

燭光網絡 94期 (p.12)
23/01/2014

現今社會中,智能手機看似快將成為「必需品」,作為家長又可如何教育子女恰當地使用智能手機?我們專訪了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女士,一起探討智能手機與新一代成長的微妙之處。
 

當智能手機佔據生活

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於2013年7月進行一項兒少手機及APP使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新一代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有三高現象,包括:高擁有率、高使用率及高下載率。接近四成受訪者擁有智能手機;三成七受訪者表示未來兩年會購買;一成四擁有智能手機的受訪者每天使用三小時以上,當未能使用電話時會感到焦慮;十個當中有一個小孩有重度成癮的情況,而大部份都有下載交友程式。[1]
 

好apps獻給你

燭光網絡 94期 (p.14)
23/01/2014

QR Code Reader by Scan
有沒有試過看見一個奇怪框框 (如下圖),然後不知道它有著甚麼作用?它其實是QR碼,作用有如我們常見的條碼,只要利用解碼器掃描便可取得那物件的資料。感謝現代進步的科技,現在只要在手機上下載QR碼掃描app便可以。下載這個app後,便可通行無阻地發現條碼後的故事了。
 
除了掃描功能,此app更可讓用家製造QR碼,無論是網址又或是朋友聯絡資料亦可。
 
好app小教學:

  1. 開啟QR Code Reader by Scan,然後會見到「掃描」頁面
  2. 將手機鏡頭對準QR碼
  3. App會自行閱讀條碼,然後出現相關條碼的資料,如網址
  4. 點擊網址
  5. 現在就以下圖試試吧
明光社

 

下載

香港究竟有沒有街道文化?

燭光網絡 94期 (p.16)
23/01/2014

旺角行人專用區自開設以來車水馬龍,吸引不少表演及藝術人士到來一展抱負;同時,亦有不少創意小地攤於此開業。可是,隨之而來的噪音問題卻對附近居民造成困擾。
 
因此,在2013年11月中,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建議,將原本每天都設立的旺角行人專用區,改為只在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開設。
 
翻查區議會文件[1],開放旺角行人專用區於2000年開始,其目的為「改善行人流通和安全及整區的步行環境」。當年設計步行街,參考了內地和台灣等大城巿的做法,為了方便遊客和巿民,並帶動旅遊業,同時吸引不同的街頭文化到場,實行旅遊、文化、商業三方發展。
 
自行人專用區成立而來,不同的街頭文化表演者,都聚集在行人專用區提供免費表演,亦有人透過拍黑白照、畫畫、書法及剪紙等藝術在行人專用區擺賣,但同時亦吸引大量非文藝性質的擺賣者,包括銷售流動電話網絡、寬頻、收費電視等。

對合法肛交年齡下降至16歲的思考

燭光網絡 94期 (p.18)
23/01/2014

律政司於2013年12月16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立法會CB(4)225/13-14(04)號文件),表示會在稍後刊憲的《二○一四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中,正式修訂或廢除有關條文。因為高等法院早前兩項裁定,現行《刑事罪行條例》中,多項針對16歲至21歲以下男性進行同性肛交即屬犯法的條文,違反《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中有關兩性平等的規定,因而屬於違憲而宣告無效。兩宗案件分別是Leung TC William Roy v Secretary for Justice [2006] 4 HKLRD 211 案,以及在律政司司長對丘旭龍 (2007) 10 HKCFAR 335 案。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3年12月)

燭光網絡 94期 (p.20)
23/01/2014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