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馬寶寶農場:一個在新界「被發展」的敘事

17/07/2014

5月8日這個暴雨的晚上,馬寶寶社區農場(Mapopo Community Farm) 的創辦成員之一,亦是馬屎埔村的第三代非原居民區晞旻小姐(Becky)為大家講述了「馬寶寶」出生、成長,以及在政府和地產商的壓迫之下,如何被不同人保護的故事。

 

地產霸權 你我都有份

03/10/2013

在香港,上車買樓不僅是人生大事,更被視為「成功」的標誌。我們不約而同的說「地少人多」、「樓價過高」,繼而就是對「地產霸權」的不滿和指責,究竟所謂何事?
 

長遠房屋「拆白」?

16/09/2013

較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鏡頭前向新加坡國民承諾,讓家庭月入低至一千坡元(約六千港元)的打工仔亦能置業安居,確保每個有工作的家庭,都有能力買房子。相信不少香港人看完之後都只能有「恨死隔離」(羨慕)的感覺。

劏房調查的啟示

06/06/2013

最近,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關於香港劏房的調查報告,調查結果推算全港共有18800個單位有劏房,平均每個單位被「劏」成3.6間劏房,即全港共有66900間劏房,在這些劏房中,有近半是缺乏作為房屋必須有的主要設施,例如獨立廁所、食水供應、煮食設施等。
 

家是香港?家是劏房?

30/05/2013

政府最近大灑金錢搞「家是香港」運動,希望能藉此增加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為香港「注入正能量」。筆者認為要提升市民的歸屬感決不是搞一整年的政治公關秀,而是踏踏實實地制訂長遠房屋政策,給市民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家。

近日,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公布了全港劏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全港共有66900間劏房,當中近半欠缺作為房屋必要的設施,即食水供應、廁所等等,遠遠未能符合「獨立自足的永久性居所」這個由聯合國為「適當住屋權」訂下的標準。對於這批超過十七萬住在劏房的香港人而言,「家是劏房」或許比「家是香港」更能觸動他們的神經。

劏房的存在價值

21/03/2013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表示劏房「有存在價值」,這番言論引來社會一片嘩然。可是,在群起而攻之的背後,其實副局長的言論或多或少反映了香港基層住房的悲涼現況。
 

誰掌管香港?對地產商壟斷的反思

21/03/2013

試回想一下,以下情景是否似曾相識?
 
每日早上,弄醒你的不是那耗盡半生積蓄換來的「海畔」晨光,而是從「發水樓」外傳來陣陣的行車噪音。你暗嘆為何當初誤信地產商精心勾畫的廣告。
 
臨上班前,你順道到地產商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投訴為何限制住戶在環保露台「晾衫」。可惜,管理公司告訴你這安排是公契列明的,他們愛莫能助,你感到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在買樓時被逼接受不合理的條款。
 
你帶著滿腹不平上班,心想不如打電話上電台投訴,可是你突然想起該電台原來都是那地產商擁有的,這使你立時打消了打這通電話的念頭。

村屋—另類的住屋祝福

21/03/2013

房屋問題,不少人認為說到底就只是關乎「上樓」與否,即是能否買樓的問題。主流想法認為有錢就買,沒有錢就租,事情就是這樣簡單,亦過度美麗。
 
實情是,有人為了買樓借錢用作首期,同時亦有人雖然有大筆儲蓄,卻選擇租樓。更妙的是,他們買和租的,均是被人形容為交通不便,夜晚危險,沒有升降機,又有蚊叮蟲咬的村屋。
 
離開大地產商霸權的操弄,進入村屋的世界,看看他們那盤數,或者眾人皆醉,他們獨醒。
 

談香港基督徒應否買樓

21/03/2013

近年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歐美金融風暴危機,引發歐元貶值,美國多次推出量化寬鬆計劃以致削弱了美元的購買力。但由於港元的匯率是與美元掛鉤的,因此,無形中亦使港元的購買力降低。再加上由於金融風暴使美國的利息長期偏低,這同樣影響到香港的利息長期處於一個偏低的水平,有利於樓宇買賣。結果,香港的土地在過去多年沒有開發與儲備,以及房屋政策的失誤之下,香港樓市近年的買賣變得非常熾熱。用香港財政司司長的說話就是香港的樓市乃是處於一個「奮亢期」,樓市只升不會跌,已經變成了一個香港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