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第四回 從考古進入聖經世界
講員:黃加俊先生,整理:吳慧華   |   黃加俊先生 (夏達華研道中心 技術主管) |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4/09/2018
明光社

尋找到聖經故事發生的地點,又或是聖經提到的事物,便能證明聖經是可信的嗎?7月24日的晚上,黃加俊先生(Zachary)為50多位參加者講解何謂考古學,以及分享信徒當如何看待考古學與聖經的關係。

 

考古學及聖經考古學的興起

考古學算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約300年前才有人開始對這些研究產生興趣。1709年人們開始了第一次在意大利的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的發掘,這個城與龐貝古城(Pompeii)一樣,在公元79年被南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所造成的火山碎屑流所摧毀,約在1594年才被住在拿坡利(Naples)的農民發現。不過,正式來說,對於赫庫蘭尼姆古城的發掘,還不算是正統的考古工作,因為充其量只能說,人們為博物館尋找了一些古物。

至於聖經考古學,這門學科的興起與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有某程度的關係。施里曼本身是一名德國商人,他著迷於荷馬(Homer)的史詩,特別是有關特洛伊戰爭(木馬屠城記)的詩,當時很多人都視這些為希臘神話,然而,施里曼卻有不同的想法,他決定去尋找特洛伊(Troy)這個地方,看看在現實世界中,這座城是否真實存在過。雖然施里曼並不是第一位考古學家,但他卻是第一位嘗試尋找文學作品中所提及的地方的人,此舉無疑啟發了聖經考古學。

除了施里曼,文本批判學(Textual Criticism)的出現亦有助於聖經考古學的興起。當人們發現單是比較新約當中可信的手抄本,已在經文中發現大量的異文(textual variants)時,便感到難以建構原本的聖經。另外,當聖經面對科學、生物學等學科的挑戰時,不少人開始懷疑聖經是否來自神的啟示。於是有些基督徒希望藉著科學化的考古學去證明聖經的真實性。

19世紀是聖經考古的黃金時期,愛德華.羅賓遜(Edward Robinson)在1837年走訪了巴勒斯坦,為新舊約的地方進行標示。威廉.霍爾斯威.奧爾布賴特(William Foxwell Albright)建立了一套標誌陶瓷年份及製造的分析系統。

 

甚麼是聖經考古學?

對護教者來說,考古學是護教的工具,用以證明聖經的真實性。同樣,對於傳教者來說,考古學也成為傳教的工具,理由與護教者一樣,用以說服人們聖經是可信的。Zachary指出對於信徒來說,這並非健康的方式去處理考古學。首先,因著時間的落差,人們永遠也無法找到事物或事件的真相,也難以用考古學去證明神蹟是真實的存在。另外,神並沒有叫人用考古學去證實祂的聖經,而是叫人用信心去接受:「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二十29),「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考古學專門研究過去與人相關的東西,包括建築物、工具、墓穴等,目的是為了了解過去人類文化及社會。考古學牽涉很多範疇,包括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及地理等,聖經考古學也是如此。聖經考古學幫助人們對聖經有所了解,而不是為要證實,又或推翻聖經,這樣,人才能避免帶著經文的前設去分析考古數據。以發掘伯賽大這個考古項目為例,自從1991年開始,拉米.阿拉夫(Rami Arav)所帶領的考古團隊,便堅稱伯賽大在埃切廢丘(et-Tell)這地方,然而,史蒂文.羅茲禮博士(Dr. Steven Notley)卻指出伯賽大是漁夫之城,埃切廢丘這地方離海太遠了,本身並不符合聖經對伯賽大的描述。

 

考古學豐富了信徒對聖經的了解

Zachary相信拉米.阿拉夫如此堅持伯賽大在埃切廢丘,是因為他一心只想尋找伯賽大,這心願大過依據考古數據。他比較贊同霍雅各(James K. Hoffmeier)對考古學的觀點,認為聖經是把特定的訊息傳給獨特的對象。信徒要明白聖經,需要返回那個年代。而考古學可以為信徒提供聖經受眾的背景(context);補充資料的故事(complement);提供不同的說法(challenge);以及聖經有提及而在考古方面又找到的資料(confirm)。

列王紀下十八章13至14節提到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猶大,「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歷代志下三十二章5節又提到希西家為了防禦,便「力圖自強,就修築所有拆毀的城牆,高與城樓相齊;在城外又築一城,堅固大衛城的米羅,製造了許多軍器、盾牌」,還有希西家其餘的事和他的勇力,列王紀下二十章20節也提到「他怎樣挖池、挖溝、引水入城,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考古學已發現西拿基立稜柱(或角柱),記述舊約亞述王西拿基立西征的戰績,當中提到西拿基立在主前701年,攻打猶大國和希西家的事蹟。這靈柱於1830年出土,現收藏於芝加哥近東博物館之中。另外,拉吉壁畫上,仔細地刻劃了他成功攻佔拉吉的戰況,這壁畫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希西家方面,考古學者已經發現了希西家水道,是當年希西家為怕敵軍控制城外的水源,掘道引水入城。還有,考古學家也發現了大約高五層樓的厚牆,相信是希西家強化城牆之下的作品。

 

結語

Zachary分享到基尼烈考古研究院(Kinneret Institute for Galilean Archaeology)在首席考古學家末底改博士(Dr. Mordechai Aviam)帶領下,參加了艾阿來(El-Araj)的考古項目,在一個被廣泛認為是第1世紀猶太漁村的伯賽大(路九10)遺址上挖掘。他分享到考古是一項漫長的工作,一年半載未必便有結果,而考古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證實伯賽大在艾阿來,又或是要推翻埃切廢丘是伯賽大,而是要仔細紀錄及研究泥土內前人所留下的足跡,從研究結果再引申探討及推論。

聖經考古幫助人了解聖經,不過信徒要做一個負責任的聖經學者,也要做一個負責任考古學者。

 

相關文章

以謹慎態度面對方舟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1/10/2010
專欄:時事木人巷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國家:

近期有關方舟的問題在教會圈子內引起不少的爭議,個人並不熟悉考古的問題,因此,一直沒有參與討論,但隨著事態的發展,令人擔憂是大家若不好好反省及檢討,恐怕最終會令主的名受虧損。

首先,大家應對異見有足夠的包容,以和平理性的態度面對其他人(特別是主內弟兄姊妹)的批評,切勿將善意的批評當作惡意的挑釁。而作為基督教傳媒,應該以公正持平的態度去處理教會圈子內的不同聲音,讓各方面的意見皆有足夠的空間去表達,也讓受眾能更深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有關問題。而當面對一些可能有利益衝突的問題時,更應小心處理,以免招人口實。

其次,當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必須以真誠及嚴謹的態度,就算出於善意,亦不能為了吸引未信的人而採取一些令人懷疑的手法,例如不能誇大我們的經歷和見證,以及將一些未經證實的事情當作事實四處宣揚。

挪亞方舟對世人的教訓任何時候都可以傳揚,但是否真的發現了挪亞方舟,必須以嚴謹的態度去處理,不應太快下結論,因為單從常識的角度,大家應該知道就算在山上真的找到木結構,也要經嚴謹的科學測試,才能證明其年份;就算真的找到一個木製的倉房,也要花很多功夫才能證明是不是方舟;就算真的證明是一艘方舟,要證明就是挪亞方舟也有很漫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