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 天不賭波」記者會
青年賭波易沉溺 社會要堅決say no
新聞稿
【2010年7月8日.香港】新希望團契(於2002年成立,是以服務賭徒及其家人的基督教戒賭機構)和明光社(民間監察賭風團體)自世界盃決賽周開始,成功訪問了1730人,發現青少年在世界盃期間賭博情況嚴重,而且青少年接觸賭博,比成人更易變成問題、甚至病態賭徒,情況令人擔憂,以下為一些問卷調查的發現:
《一》不賭世界盃調查公佈
目的:探討2010世界盃期間賭波情況,尤其17歲以下TEEN的賭波情況及影响
時段:2010年6月- 7月
地區:全港性(包括:灣仔、將軍澳、荃灣、深水埗、旺角、葵興、牛頭角、官塘、太子、沙田、東涌、長洲等地)
方法:以問卷形式在學校及街頭訪問
對象:主要為青少年
成功收回問卷:1730份
年齡:25歲或以下佔81.3%
性別:男性佔991人,女性佔751人
(1) 2010世界盃期間賭波情況(n=1646)
沒有 | 90.2% |
很少 | 4.0% |
間中 | 3.8% |
經常 | 2.0% |
(2) 2010世界盃期間17歲以下TEEN的賭波情況(n=968)
沒有 | 93.8% |
很少 | 2.2% |
間中 | 2.0% |
經常 | 1.9% |
《二》總論——病態賭徒研究方面:
l TEEN青少年賭博情況持續。在968位17歲以下的被訪者中,60人(佔全體百分之6.2)承認曾在世界盃期間賭波,當中答很少賭波的為22人(佔整體賭波人數百分之36.7),間中賭波為20人(佔整體賭波人數百分之33.3),經常賭波的為18人(佔整體賭波人數百分之30.0)。以香港約有120萬17歲以下青少年推算,有70,000多名青少年已有賭波習慣。
l 世界盃成為TEEN青少年首次接觸賭博的機會。在2010世界盃期間有賭博的17歲以下青少年中,百分之43.3為首次賭波。
l TEEN青少年一旦接觸賭博,比成人更容易成為問題/病態賭徒。在願意接受賭波沉溺行為測試的49位17歲以下參加世界盃賭博的被訪者中,首次接觸賭波的有23位。這23人中有5人被判定為問題賭徒,5人屬病態賭徒。相比起18歲或以上的組別,32名在世界盃期間首次接觸賭波的人中,在相同的測試下只有3位為問題賭徒,3位為病態賭徒。
l TEEN青少年因賭波所產生借貸問題嚴重。所有於世界盃期間有參與賭波的11至17歲被訪者中,百分之17.3(9人)曾向外界借錢,與18歲以上相比,只有百分之4.3(4人)。
l 透過父母或親友代下注的情況令人擔憂。在57位於今次世界盃下注的11至17歲青少年中,16位透過父母或親友代下注,佔整體百分之28.1。
l 交义因素更病態。在57位於今次世界盃下注的11至17歲青少年中,是首次賭波而又透過父母或親友代下注的,有2人屬最嚴重的病態賭徒。此外,是首次賭波而又借貸賭博的有6人,他們全部都是問題或病態賭徒。
新希望團契執行主任莫玉蘭表示,青少年賭博情況令人關注。她說:「問卷中近四成TEEN青少年賭徒是首次在本屆世界盃指染賭博,當中近半即時成為問題或病態賭徒,他們一旦跌入病態的行列,即使世界盃踢完,仍然會繼續賭,又由於他們未有收入來源,即時產生欠債等問題,加上隱瞞家人和情緒等不良狀況,令TEEN青少年成為高危一族。」
新希望團契為此有如下建議:
1.
《三》總論——賭博政策方面:
l 睇波不賭波政策未見成效:雖然在調查中826名有睇波的被訪者中,賭波人士有140人,佔百分之16.9。可是在賭波的人士中,百分之87.0的人有睇波,百分之73.7的人有睇報紙的賭博資訊,百分之65.0的人有從網上看賭博資訊。
l 求助熱線宣傳嚴重不足:調查中不足百分之一(0.9%)的人(17人)能準確回答如有賭博的問題的求助熱線。
l 馬會對青少年把關不足:在57位於今次世界盃下注的11至17歲青少年中,15位透過馬會場外投注站下注,佔整體百分之26.3;亦有10人透過馬會網站下注,佔整體百分之17.5。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認為,世界盃的確吸引很多人嘗試賭波,可見馬會宣傳成功,平和基金的「睇波不賭波」策略在各方氣氛下被「溝淡」,特別是警方的「不賭外圍波」和馬會「直播世界盃」的宣傳策略下,巿民低估了賭波的嚴重性,青少年耳濡目染下,對賭博禍害的危機意識不足。事實上青少年賭博的後果嚴重,和吸毒一樣是「不可一不可再」的。
明光社為此有如下建議:
1. 為免青少年耳濡目染受賭博的氣氛影響,強烈要求馬會將投注站的玻璃外牆遮閉,避免路過的青少年接觸大量賭博資訊,或將投注站內所有電視改為安裝在場內方能觀看的位置。
2. 馬會接受青年人投注時加強檢查身份證,減少未成年人士入場下注的機會。
3. 加強求助戒賭熱線的宣傳,必須將更多警告字眼放在場外投注站的當眼處。
4. 任何媒體如要發放賭博資訊,必須加上警告字眼以及戒賭諮詢熱線。
5. 對青少年賭博問題,政府必須統一口徑,堅決拒絕青少年參加賭博活動。
6. 監察網上資訊,任何與馬會相連的資訊,或該頁的廣告,必須加入警告字眼,減少青少年誤闖的機會。
完
傳媒查詢:
病態賭徒研究:莫玉蘭 新希望團契 執行主任
- 英國伯明翰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碩士
- 加拿大註冊賭博心理輔導師
- 美國輔導協會專業會員
(莫玉蘭經常於不同成癮講座或研討會中擔任講員。先後於新加坡及香港國際性成癮會議中發表論文,有《青少年問題賭博》、《華人處境中病態賭徒的全人關懷治療》等。2008年擔任全港十間戒賭機構聯合主辨「2008戒賭節」籌委會主席、「第二屆亞太區問題賭博及成癮問題研討會」委員等。編寫《化危為機-香港賭博的問題與契機》、《蛻變見曙光-女性賭徒的希望與出路》等。)
賭博政策分析:蔡志森 明光社 總幹事
- 監察賭風聯盟發言人
- 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