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記陪你放暑假 ── 『明』光路上
『明』光路上:我們會找專家介紹一個適合一家大細郊遊、探索、照相的夏日好去處
28-8-2009 | 港島南花園 |
21-8-2009 | 海防博物館 |
14-8-2009 | 香港威尼斯:大澳 |
7-8-2009 | |
3-8-2009 | |
23-7-2009 | 港大校園遊 |
16-7-2009 | 茶具文化遊 |
13-7-2009 | 大埔三門仔及馬屎洲 |
28-8-2009
港島南花園
踏 入八月底,也是明記暑假好去處今年最後一次跟大家介紹旅遊景點。港島南區,被稱為是香港市區的「市肺」,是香港城市的後花園,分別有香港仔,薄扶林,龍虎 山、大潭郊野公園和海岸保護區,綠化程度非常之高,景色怡人。而香港仔是香港南區的中心部份;與鴨?洲之間的香港仔海港,更是外地遊客必到之地!
南區—香港的後花園
香 港仔海灣原本滿佈石排,而被稱為石排灣(現在則變成了香港仔半山的石排灣?)。至於「香港」名稱的由來,則於明朝年間香樹製品的轉運有關。當時,從沙田及 沙螺灣等地生產的香料製品,會經過尖沙咀後用小艇送到石排灣,再用「大眼雞」的艚船載運至廣州以及東南亞等地。傳說明朝建立的香港村(地點約為今天的黃竹 坑地區)因而得名。香港仔的轉口事業隨著清朝初期的遷界令而式微。1841年,一批英軍登陸香港仔,並問當地居民所在何地。當地的蜑民漁民以其口音回答 Hong Kong(香港),因而整個島嶼就被稱為香港島,此地則被改稱為香港仔。後來港英政府將此地命名為鴨巴甸(Aberdeen,香港仔的英文名稱),以紀念 當時英國的外交大臣鴨巴甸勳爵。於香港日治時期,香港仔曾被改名為元香港,代表「香港的起源」的意思。
在香港仔舊大街至鴨?洲橋之間的舊樓,叫做「十五間」(即香港仔海旁道雙喜大廈一帶,「十五間」的名源自該處有十五間石屋而得名),艇戶原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內以及近黃竹坑一帶的涌尾海面,到八十年代起已陸續上岸定居。
景點介紹
香港仔避風塘
香 港仔避風塘是現時本港少數幾個仍有大規模漁業運作的避風塘,當中以蜑家人及鶴佬人為主。他們過?傳統水上人的生活,與岸上倚山矗立的高樓社區,相映成趣。 在風暴襲港時,大小不一的船隻會到避風港暫避;每逢農曆新年和傳統節慶,特別是在漁民的守護神媽祖的誕辰,漁民均會聚集避風港內舉行各項慶典。根據漁民的 傳統信仰,在每年的端午節,避風港均會舉行龍舟競渡,值得一看。當然,到了香港仔就不要錯過正宗的「山窿謝記」魚蛋、粉艇和三樣好糖水了!
珍寶海鮮舫
「珍 寶王國」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停泊在香港島南區香港仔深灣的兩艘著名的海上畫舫,由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組成,是南區的著名地標。海鮮舫以太白海鮮舫歷 史最悠久,建於1950年。在1960年代末,擁有太白海鮮舫的王老吉有意發展一艘規模更大的海鮮舫,便集資籌建珍寶海鮮舫,但不幸在1971年10月 30日整艘焚毀。珍寶最後由何鴻燊和鄭裕彤合資購下,於1976年10月正式落成,珍寶海鮮舫仿照中國宮廷設計,單是中國傳統手工藝飾物及壁畫已花費了 600萬港元,禮堂中的皇帝龍椅更用了2年才完工。
漁業教育中心
就算是很多香港仔的 居民,也不知道有這個教育中心的成立啊!漁業教育中心的成立是為了增加市民對本港捕魚業的認識,從而提高對保育漁業資源及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中心支持漁 業管理措施,共同努力促進本港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心面積約有190平方米,主要分為五部分:大堂、水族館、視聽室、活動室及展覽室。
赤柱市集與美利樓
赤 柱市集位於赤柱新街及赤柱市場道一帶範圍,是旅遊購物的勝地,市集滿布各式小商店及攤販,販賣皮製、絲質、羊毛和綿質衣物,還有中國工藝品、腕錶及紀念品 等。赤柱海旁的美利樓,原本坐落於金鐘花園道(即中銀大廈現址)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歐陸維多利亞式建築物,以當年英國大臣美利爵士命名。重置後,下層為香 港海事博物館,上層為餐廳,是赤柱的一個重要標誌。
石澳:
石澳泳灘位處香港島東南角,每逢周末便擠滿燒烤或暢泳的遊人。泳灘東面的石澳海角郊遊區,有一座臨海石台,俗稱「情人角」,灘上大石激起片片浪花,是談心賞浪的好地方。
其他景點介紹:
在遊覽完香港仔後,可以繼續乘坐專線小巴,到南區著名的泳灘,如深水灣,淺水灣,赤柱和龜背灣遊玩。其中淺水灣更是外地遊客的必到站。在近年的環保工程完成後,南區泳灘的水質已有明顯改善,而每個泳灘都有救生員和清潔員工當值,確保安全和清潔。
除 了赤柱和石澳外,好動的你也可到大潭水塘遊覽。大潭分別設有四個水塘,建於1889至1917年間,水壩和橋面屬英式建築,有超過100年歷史,此外還有 多個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大潭水塘是港島早期食水的主要來源;每逢雨季大潭篤水塘溢滿時,流水如瀑布般瀉出水壩。大潭灣內的紅樹林是港島唯一的紅樹林,更 是在香港較少有的小紅樹林生境。該地附近有保留有戰時碉堡、戰地爐灶等戰爭遺跡,而東區自然步道介紹大潭郊野公園內的生態和歷史。
交通:
大家可在中環乘小巴或巴士到香港仔。在九龍的朋友,可以沿彌敦道乘970X巴士前往。往赤柱則可於中環、筲箕灣、香港仔,銅鑼灣或柴灣等的地方乘巴士或小巴前往。往石澳則可從筲箕灣乘坐9號巴士,當中有一些班次會繞經大浪灣的。
參考資料:
漁業教育中心
http://www.hk-fish.net/fec/chin_trad/home.htm
赤柱市集及美利樓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attractions/hk-stanley-market.html
21-8-2009
海防博物館
香港打仗?
香 港海防博物館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位於港島筲箕灣,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亦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一個重 要戰場。鯉魚門地區控制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位居要衝。及至1885年,為防禦法國及俄羅斯的威脅,英軍乃決定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堡 壘是整個防衛體系的核心,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他們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移走面積達七千平方米的泥土,然後建造十八間地下室,闢作士兵營房、 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最後再填回泥土,將堡壘完全隱閉起來。所有工程在1887年完成。
在原來的炮台中,堡壘中央 建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內配備大炮,四周並建有壕溝。英軍另於堡壘附近修築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勢由東 至西分佈於岬角上。各炮射程不一,可完全覆蓋整個鯉魚門水道。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而鯉 魚門炮台、軍營(即現在的鯉魚門度假村)和對岸的魔鬼山雕堡,便構成在維多利亞港東面的堅穩陣地!
堡壘和古蹟徑
堡 壘和古蹟徑是海防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和展覽場地。堡壘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修復後以帳篷覆蓋,展覽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常設展覽廳,陳列常設展覽「香港 海防六百年」;介紹由明代至現今的香港防衛設施和戰役,士兵生活等。堡壘上層為專題展覽廳,並設有兒童角,可讓兒童自由創作,寓學習於遊戲。
1880 年代,英國因應面對俄羅斯及法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在鯉魚門岬角上開始興建鯉魚門堡壘、炮台、地下彈藥庫及魚雷發射站等設施。當時的鯉魚門防衛堪稱無懈可 擊!各項軍事遺蹟經適度修復後,開闢為古蹟徑,沿途有十多處景點,可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昔日鯉魚門炮台的要衝位置。
你睇我唔到:隱沒式大炮
1890 年,鯉魚門堡壘配備的兩門六英吋大炮,安裝在隱沒式炮架上,可發射重100磅(45公斤)的炮彈,有效射程達8,200米。備用時,大炮隱藏在裝甲鐵盾之 下;發射時,炮架的液壓動力裝置會把大炮升至發射位置,並隨即發炮。發射時的後座力會驅動大炮重回炮位,再次隱沒。在飛機發明之前,隱沒式大炮幾乎是無法 被敵軍偵察得到的,是名附其實「你睇我唔到」的超級武器!
超級武器:布倫南魚雷
鯉魚門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建於 1892至1894年間,位於岬角岸邊,由岩洞開鑿而成。布倫南魚雷可說是世界上第一種「導彈武器」,可以按士兵控制轉動方向攻擊船隻,但當時的魚雷是沒 有引擎的:魚雷是用金屬線圈在線圈上,連於岸上的蒸汽發動機轉動螺旋槳才能發射,原理和大家常玩的「爆旋陀螺」一樣!在發射魚雷時,士兵須以滑輪將魚雷吊 運至滑道的吊架上,然後將魚雷向前傾斜,將軌道銜接並鎖定。鯉魚門炮台的魚雷站,是英國最後一個建成的魚雷站,裡面還展出了魚雷的複製品呢。
百步穿楊:亞洲傳統射藝
在 火藥發明之前,弓箭是唯一能遠距攻擊的兵器。中國傳統射藝有悠長的歷史、有關弓箭的民間傳統和禮教儀式、清代的射藝傳統及武舉考試、弩的發明,以及傳統弓 箭的製造等都於這個展覽中展出。展覽亦會介紹亞洲其他國家的射藝傳統。除以影片、文字和圖片說明外,展覽廳內亦陳列約200件有關射藝的珍貴文物和製造弓 箭的工具。
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
香港回歸後,本港的防衛任務便轉交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負責了。博物館亦設有香港駐軍的特備展覽。
附近好去處
東大街美食遊:遊覽完海防博物館後,就到附近的筲箕灣東大街吧!那裡有各式的地道美食,全是街坊價錢,保證大飽口福。若還有時間的話,更可以乘9號巴士或小巴到石澳、大浪灣,大潭水塘等地遊覽。
電車河:過了東大街,就正正是筲箕灣電車總站了。香港電車公司自1904年起已為香港市民服務,由筲箕灣上車,慢慢欣賞城市的情景,到跑馬地,或是中上環(好彩的話,甚至有可能直到堅尼地城!)實是賞心樂事,而且價錢絕對便宜!
交通
前往海防博物館最簡單的方法是坐地鐵到筲箕灣站,於B2出口沿指示牌步行十五分鐘便會到達。你或可以乘坐城巴85號,由北角碼頭出發,在博物館前下車。最後,你也可以乘電車,在筲箕灣總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
香港海防博物館: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Coastal/b5/section1-1.php
電車公司:
http://www.hktramways.com/b5/home.html
14-8-2009
香港威尼斯:大澳
大澳的歷史
大 澳,又稱「東方威尼斯」,位處大嶼山的西北面,是香港昔日的四大漁港之一,又是一個馳名中外的旅遊熱點。自宋朝開始已經有文字紀錄,証明有居民當時在大澳 居住。一九五零年以前,大澳的漁船主要分兩種,一種為?艇,第二種為大尾艇。地理方面,伶仃洋以往亦曾經是一個理想的漁場,以出產黃花魚為揚名;除漁業、 鹽業、農業,以及鹹魚、蝦膏、蠔油等海產品加工組成大澳的傳統工業。五、六十年代是鹽、魚行業的高峰期,前者的成品不但在本港銷售,不少內地的漁船更駛至 大澳購買以供應內地的需要。後者的漁船數量,曾佔全港漁船數目的一成以上,可見當時在本地的捕魚業穩佔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時,兩大行業更為當時曾高達二、 三萬人口的大澳提供了大部份的本地就業機會。
大澳的棚屋
大澳的棚屋主要分佈在一涌、二涌、二涌、大涌、沙仔面棚、半路棚等 地區。住在棚屋的主要是漁民,事實上,大澳棚屋已有超過二百七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大澳最古老的棚屋是一些外形呈拱形(更早期的是船形)的棚屋,主要以竹 枝、樹皮、葵葉和鐵皮建成。造成「船形」的原因其實簡單不過:這些是最早期的棚屋,根本就是使用舊了的漁船,漁民將之擱淺在淺灘,或是以大木柱,將海船 「升起」離開水面用作固定船屋居住。現時的大澳棚屋已經過年月變化轉形,雖然都是以木材及麻石支撐,但是屋內的格局比較寬敞及堅穩,而且傢俱設備亦比較現 代化。由於現時很少大澳居民住在這類古老的棚屋,尤其在2000年7月一場大火燒毀九十多間棚屋之後,這類古老而有歷史的棚屋數量亦愈來愈少,現時在大澳 觀光時仍可看到一、兩間。
大澳舊鹽場
大澳鹽廠流傳獨有的沙漏法(或稱為淋滷法),將海水引進泥沙田內暴曬,讓鹽粒 附在泥沙上結晶,或從灑在海灘上的鹹沙及泥,搔採納入沙漏池後,灌入海水,使含在沙泥中的鹹分,隨海水過濾為濃滷,隨後將留在鹽漏窟的滷水,扱進結晶池曬 製成鹽。沙漏法出產的海鹽質地十分幼細,較由水流製鹽法,可生產更適合煮食的白鹽。水流法則是將鹽田中開出一個入水口,將海水引入,待海水被曬乾蒸發後剩 下鹽粒(例如西貢的鹽田仔就是主要以水流法製鹽)。水流法生產出來的鹽,質地粗糙,不太適合食用,而多用作製作咸魚用途。
鹹 魚是以鹽醃漬後,曬乾的魚。以前因為沒有低溫保鮮技術,肉類容易腐爛。因此,世界各地沿海的漁民都有以此方法保存魚獲。香港的鹹魚以大澳插鹽鰽白鹹魚聞 名。鹹魚種類非常多,有以大條魚醃成的,也有以小魚醃成的,有包滑、馬友。廣東鹹魚中以馬友著名,是梅香鹹魚的一種,有濃烈而特別的氣味。廣東特色菜餚鹹 魚雞粒炒飯便是以此製作。
景點介紹
棚屋:大家可在大澳巴士總站下車後,沿路轉右進入大澳村內,往「新基橋」或「蓮香酒家」方向行,就可以到棚屋區遊覽。只是大家在遊玩之餘,不要騷擾了當地居民啊!
還島遊:喜歡刺激的朋友,可以在大澳乘小快艇作還島遊,景點包括「將軍石」,大澳外海風光,如你幸運的話(機會相當高的)還可以看到中華白海豚呢。
海味手信和展覽館:到大澳就一定會買一些手信的了,不過除了購物外,也花些時間和店員叔叔或嬸嬸聊天一下吧,他們以前出海的故事都很刺激的啊。大家也要到展覽館參觀,那裡介紹了大澳的發展。
大澳警署:大澳警署位於碼頭的一瑞,需步行15分鐘到達。警署已有過百年歷史,現在將計劃變作文化旅遊設施,那裡可飽覽大澳的風光,值得一遊。
交通:
自從東涌時開通後,前往大澳的交通方便了很多。大家可先坐地鐵到東涌站,再乘坐11號巴士到大澳。大家也可以在中環乘度輪到梅窩,再乘1號巴士到大澳。不過,記著要在出發前,先核對小輪和巴士時間表啊!
另類介紹:
遊 覽大澳後可回到東涌,可以在東涌遊覽,或是乘昂坪360纜車。如想看另類一些的景點,就要試試到機場跑道了!你可以在東涌巴士站,乘S52線巴士前往「飛 機維修區」。巴士總站就是在機場跑道尾的盡頭了!你在這裡可以親身感受飛機降落的震撼,和日落黃昏的美景。但請先預備糧水和去定洗手間,因那裡並沒有衛生 設施和便利店服務的。
不想到東涌的話,可以試試到梅窩再乘坐小輪,吹著海風回港。中途可在塘福下車,到長沙沙灘漫步:長沙沙灘可是全港最長的沙灘,足有兩公里長呢。
繼上一次到港大後,我們又怎能不去中大遊一轉呢?
香 港中文大學,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大學。中大起初由新亞書院(成立於1949年)、崇基學院(1951年)、及聯合書院(1956年)組成,是 香港唯一仿效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實行書院聯邦制的大學。現時除以上三所學院外,亦有1986年創立的逸夫書院,佔地之大是全港之首。中大在未來還會陸續成 立晨興、善衡、敬文、伍宜孫及和聲書院,開辦更多課程和吸納更多同學。
到中文大學,當然一定要到本部、百萬大道等著名的景點遊覽。但其實中大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崇基未圓湖及獅子亭
如 你乘搭火車到中大,第一個可到達的景點,就正是在車站隔鄰的崇基學院。崇基學院可說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拓荒者,學院早於一九五六年已在馬料水建立永久校舍。 「未圓湖」以前叫作荷花池,位於香港崇基學院內「三角尖尖」的眾志堂飯堂和嶺南體育場之間。未圓湖當中築有「二池二橋一徑」,二池是指「荷花池」及「養德 池」(中大同學有時戲稱為「養Duck池」,這是因為以前池中真的有飼養鴨子的!);二橋就是未圓湖東面的「曲橋」及西面的「拱橋」。而繞著未圓湖建有一 條小徑,被稱為「哲徑」。未圓湖的中心有一個中國傳統八角亭,取名「獅子亭」,那裡風景優美,是散步的好去處。
正門華表、本部和百萬大道
位 於大埔道的入口是中大的正門,左面有一「校門石闕」,刻有「香港中文大學」幾個大字,是中大創校校長李卓敏博士親筆題字。入口正中的四幢石柱是中大最為人 所熟悉的標誌之一,一般俗稱為「四條柱」,正式的名稱是「華表」,古稱「榜木」。在大學圖書館正門前,則有著名的銅雕「門」。她是中文大學本部的重要地標 之一,由著名台灣雕塑家朱銘雕製。圖書館與科學館之間的林蔭大道就是著名的「百萬大道」,地面砌有象徵萬象的回紋階磚,因以為名。中大的畢業典禮就是在此 舉行。
當然,到達科學館(外形像極了一個「電飯煲」,這也是它的別名),記著要到前面的「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那裡餐廳的檸檬批是全港最好的!
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
中大文物館成立於1971年,是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的組成單位,致力中國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覽,將源遠流長的中國藝術、人文精神、文化遺產介紹給大學成員及香港公眾。文物館分有專題展覽和館藏藏品展覽兩大範疇,展出歷代的考古和藝術作品。
文物館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正,公眾假期閉館
新亞天人合一亭
新 亞書院建有孔子像,和近年完成的「天人合一亭」。合一亭是以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生所著的「天人合一論」為主旨。合一亭選址巧妙,亭前水池可以營造水天一 色的效果,發揚「天人合一」意念。亭頂透明,其旁植有竹樹,亭下設有石?,遊人在此可眺望吐露港,或在池邊濯足而坐。人在其中,仿似與大自然渾成一體。亭 的外牆刻有錢先生的「天人合一論」,可供遊人細味。
聯合瀑布、水塔和雕塑園
新亞和聯合書院都建在水塔,一個方正, 一個圓潤,被中大同學稱為「淑女塔」和「君子塔」,是中大著名景色之一。在胡忠多媒體圖書館對開的一片青蔥草地之上,則座立了不少造型獨特的雕塑。其中的 「光輝聯合人」雕塑,可說是書院最具代表性的雕塑,由著名設計師韓秉華先生創作,以不鏽鋼造成,外形揉合了英文字母「U」、「C」(United College)及漢「人」的造型,極富時代感。
與港大一樣,中大亦設有導賞服務,大家如有需要,可到中大網站查詢。
附近好去處
香港科學園:香港科學園(Hong Kong Science Park)鄰近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高新科技發展的中心,科學園內有公園及小食餐廳,如你在沙田或大埔踏單車,科學園是你必經的中途休息站。
小白鷺餐廳和人類民俗館:小白鷺餐廳面向吐露港,背倚翠綠群山。餐廳迴廊外就是小白鷺瀉湖,而隔鄰的人類民俗館是香港首個以世界民族為主題的博物館,展出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生活文化結晶共千多件藏品。
交通
到中文大學的最方便方法就是乘坐東鐵線火車,在大學站下車後,再乘坐中大的校巴到本部或是其他學院。
參考資料
中文大學訪客資料:
http://www.cuhk.edu.hk/v6/b5/visitors/visitors.html
中文大文化徑:
http://www.cuhk.edu.hk/cuoaa/cultrail/htmls/cover.html
新界的東部,迂迂迴迴的大小海灣,形成了許多遮蔽的海岸,孕育出各式各樣的濕地生物。位於西貢海下路和企嶺下海的海濱,便是香港東面其中一處擁有多采多姿的濕地景致的海岸環境。
大 家可以由泥涌巴士站下車步行至西貢或中途於企嶺下新圍下車欣賞附近的山光水色。企嶺下海的海岸線,擁有很長的泥灘或石灘,水退時,其泥灘面積比泥涌的更大 數倍。由於當地不少村落還未被開發成旅遊區,遊客還不算多,這樣保護了泥灘成為西貢區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域。紅樹林(其中最多員普遍的品種是水筆仔,其種 子像一枝筆一樣,插入泥土中成長)和咸淡水交界的濕地環境,能孕育出不少的海洋生物,如招潮蟹、波子蟹、海星、海膽等生物。大家可以在水退時,到泥灘上近 距離觀察牠們。
除了小動物,大家也可觀察紅樹在濕地成長的特色。夏季是紅樹開花時候,其盛況如一層白霜覆蓋整片紅樹林,而 樹林底更是養育生物的好地方。紅樹根與一般植物根部的分別在其板根結構:除支撐植物本身外,更成為多種生物棲身之處,和提供魚苗成長的保護屏障。在紅樹林 觀察隨了看到不少依賴紅樹生活的生物外,更可以看到紅樹的一生形態變化,這樣的生態旅程比起書本上的來得既生動更有趣。除泥涌擁有泥灘外,大家更可以選擇 至附近的三杯酒、瓦?頭、西徑、企嶺下新圍及企嶺下老圍等地遊覽。
順道一遊
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大家可於西貢乘小巴到「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參觀。當中設有昆蟲館、漁館、農館、貝殼館,以及戶外場地展示動植物標本和有機耕種農作物等景點,有這麼多的參觀展覽館,最適合一家大小的,開開心心過一天了!而中心逢星期日或公眾假期更有有機農作物出售。
若玩樂一整天後覺得疲倦的話,大家可以到中心內的「聰明茶座」!我們除了在那裡休憩、嘆下午茶外…更可鼓勵一班投身社會的失聰人士啊!
交通
前往泥涌、海下路和企嶺下,可經西沙路前往。到此地區可以選三種途徑:
1. 乘299號巴士(沙田新城市廣場至西貢市中心)
2. 乘馬?至烏溪沙站,再乘99號巴士至西貢市中心
3. 乘東鐵至大學站,轉乘專線綠色公共小巴807B(往黃竹灣) ,大家到三杯酒的話,可乘807K小巴前往,那裡設有:有機農場及哥爾夫球練習場
網頁
企嶺下生態遊蹤
http://www.wetlandpark.com/tc/tour/klh.asp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http://www.hknature.net/lnec
西貢區郊野公園及郊遊徑
http://www.hknature.net/travel/saikung/lion.html
|
海膽
|
大白鷺 |
小白鷺
|
和尚蟹 | 波子蟹 | 海星 | 海膽 |
要 數香港最古老的大學,相信大家都知道是香港大學吧!位於港島薄扶林半山的香港大學,創立於1911年,前身是國父孫中山也曾就讀醫術的「香港西醫書院」, 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香港島的25座古蹟建築物中,香港大學擁有4座,分別為建於1861至1931年的梅堂及儀禮堂(前明原堂兩翼)、本部大樓、孔 慶熒樓及鄧志昂樓,到港大遊覽,絕對是暑假期間的一個好去處。
要遊覽港大,當然也要有「嚮導」帶領吧!港大現在推出了「港大校園遊」計劃,由受過訓練的港大同學,穿上港大學生傳統服飾︰綠袍,化身為「綠袍大使」(Green Gown Guide),義務帶領遊客和市民,進入港大時光隧道。
必到推介
本部大樓
香 港大學本部大樓是香港大學最古老建築物,位於香港港島薄扶林道本部校園。大樓於1910年動工興建,並於1912年落成啟用,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 蹟。大樓採用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以紅磚及麻石建成,並建有兩層的巨型愛奧尼柱式及舍利安那式拱窗,加上富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崗石柱支撐。陸佑堂是 本部大樓裡面的大禮堂,是港大很多重要儀式和舞會的首選場地!到達本部大樓後,別忘了到圖書館和後山的敬花池一遊,順道與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合照!
美術博物館
港大的美術博物館,是香港最悠久歷史博物館,早在 1953 年已開放給公眾。博物館位於香港大學馮平山樓及徐展堂樓內,藏品到目前為止已經達一千多項,包括青銅器、陶瓷和書畫三類,其中館藏近千枚的元代「景教十字架」更是全世界最豐富的。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香 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是香港第一所正式的地質博物館,剛剛於今年開放。該館有超過一萬個收藏樣本,大部份均由曾在港開採礦產的許士芬捐贈,收藏樣本 來自香港、中國及世界各地;其中展出350件化石、950件礦物、及300件岩石標本。化石展品包括本土的香港菊石及來自雲南的澄江化石群及遼寧的熱河化 石群標本、十四億年前的疊層藻化石;及多顆約一億八千萬年前 (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蛋及恐龍骨化石。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由 環保署及香港大學合辦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位於香港大學後山旁,毗鄰龍虎山及薄扶林郊野公園。教育中心藉著互動學習感受自然及建築環境,帶出兩個重要主 題:1. 氣候變化與社會;及2. 龍虎山及西半山具保育價值的生態物種及文物建築。親臨教育中心,可感受到市區中的寧靜悠閒、鳥語花香與大自然。
順道一遊
如果遊覽完港大,還有時間的話,可以順道到半山區繼續行程。港大半身就是「中山史蹟徑」的第一站,小徑貫通中西區,行經多過國父曾經居住,求學,做禮拜,甚至是商議民族大事的地方,其中由著名建築物「甘棠第」改建而成的「中山博物館」,更是值得一遊!
參考資料:
《香港大學》http://www.hku.hk
《港大校園遊》http://web.hku.hk/~hkutour/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http://www.hku.hk/hkumag/
茶具文物館簡介
茶 具文物館的主要工作是保存、展出與研究茶具文物及有關的茶藝文化。茶具文物館的基本藏品由已故羅桂祥博士(1910-1995)捐贈,共605件由西周至 20世紀陶藝家的陶瓷茶具及相關文物,種類包羅萬有,囊括歷代各名?所出的多種釉色和形制的陶瓷器,其中有半數是明清時期至20世紀的宜興茶具、雕塑及文 玩。藏品當中,以宜興茶具最富代表性。
館址原先是具150多年歷史的前英軍總司令辦事處及官邸,於1984年改建為茶具文物館,又於1995年增建了新翼─羅桂祥茶藝館。除了展覽以外,茶具文物館亦定期舉辦陶藝示範、茶藝活動及講座等節目,以推廣陶瓷藝術和中國品茗文化。
茶具文物館的歷史
「茶具文物館」又稱為「旗杆屋」,位於紅棉道香港公園內,198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物。旗杆屋約建於1844年到1846年間,由英國工程部建成,是殖民地第二座落成的永久建築物。為典型英國殖民地式建築,帶有希臘復興時期風格。
這 幢建築物為英國駐華陸軍總司令德己立少將而建,故早期稱為「司令總部大樓」Headquarter Office,靠近維多利亞兵房,早於1842年已被劃為軍部地區。1932年易名為「旗杆屋」〈Flagstaff House〉,是由於大樓旁的旗桿經常懸掛著大幅的英國旗幟,因而得名。大樓由英軍中的建築師及測量師參照當時的「模式手冊」,抄取慣用的殖民地模式,並 根據英國流行的折衷式建築改良而成,適合亞熱帶的陽光及氣候。大樓外形簡樸,設陽台,窗外有木製的百葉簾,具通風及遮擋猛烈陽光的功能。除屋頂為黑色外, 屋外均為白色。側門置有石獅子。
旗杆屋在過去百多年多次維修;1860年代,在地下加建鐵柱,以加強二樓游廊的承托力。1897年,游廊由木製改為鐵製,樓內加建了浴室。二次大戰前,以三合土改建游廊和鋪設地台,正門改設於較側的位置,並蓋上門廊。
戰時,樓頂被日軍炮彈炸毀,及後由日軍後人修復;並以之為司令官邸,其間共有四位日本海軍上將在此居住。戰後再度成為英國三軍司令官邸。
1979 年,政府收回旗桿屋及軍營,加以改建修葺,務求恢復旗桿屋在十九世紀中期時的面貌。1981年,交由市政局管理。經過兩年重修,1984年改為茶具文物 館,成為香港藝術館的一個分館。該館的主要工作為收集、研究及長期展覽茶具文物與資料。1995年,在茶具文物館的南面加建一幢兩層高的新翼,命名為「羅 桂祥茶藝館」,以紀念他捐贈了約六百件由公元前十一世紀至二十世紀的茶具、二十五件中國陶瓷器及六百多方印章等。
館藏展覽
一、中國茗趣
本展覽旨在介紹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展示各類的茶具文物,探索由唐代(618-907)至現代飲茶的方法及習慣。
二、羅桂祥基金捐贈中國陶瓷、印章精選
本展覽展出羅桂祥基金慷慨餽贈的25件宋(960-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三代的珍貴陶瓷及選粹自明、清(1644-1911)至現代的中國印章。
三、茗趣源流:茶具文物館羅桂祥珍藏
《茗趣源流》展覽展出逾百件由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至20世紀的茶具珍藏,除了介紹茶的歷史,亦展示中國本土及外銷陶瓷茶具多姿多采的面貌和發展。另設教育角以增進觀眾的知識和樂趣。
附近的遊覽地點:香港公園
香港公園是都市叢林裡的綠洲,園內有各類建築及設施,包含茶具文物館、觀鳥園、溫室、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噴泉、蓮花池、遊憩場地、餐館、室內運動場,以及婚姻註冊處。觀鳥園精心規劃一個「熱帶雨林」,飼養了150種以上的禽鳥。
香港公園與茶具文物館一樣,都是以前英軍的軍營設施和用地。事實上,正正是因長期被英軍佔用並成為禁區,香港公園及金鐘一帶因而被不經意地保護及綠化,成為市區裡面罕有的大型公園及悠閒設施。
參考資料:
《茶具文物館簡介》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chinese/tea/tea.html
《茶具文物館的歷史》
http://www.hkpjpc.org.hk/~c/ming/central-4.htm
簡介:
三門仔原是大埔最大的漁村,因興建船灣淡水湖的關係,政府於1960年將村民安置到鹽田仔,並且建立三門仔新村,現時該處仍未被大規模發展,所以仍可以保留著濃厚的漁村風味!
除 了到恬靜的漁村中遊走外,大家可以到海滂邊,由救世軍社區計劃協助成立的展覽館參觀。當中展品包括:漁民捕漁方式介紹、傳統信仰習俗、區內漁民社區介紹及 日常生活情況,同時亦會展出漁民捕漁工具,潛水銅頭、大光燈、鏡盆、排釣用具、帶子鉗、舊式衣服、村民昔日照片等等。參觀人士亦可以在展覽閣的模擬船艙 內,感受一下漁民在船上的生活環境。
到了三門仔村和鹽田仔、就絕不要錯過馬屎洲了!
在參觀完三門仔新村後,沿有黃色欄杆小路斜上,經小公園後便見潮汐資料牌。由此路上,會經過不少墓地,隨後豁然開朗,盡覽八仙嶺景色。落山後,沿連島沙洲步行即可到馬屎洲。若正值水漲時,便不能走岸,水退的時候,就可經岩岸走馬屎洲,來一次地質考察之旅!
馬屎洲特別地區是由吐露港上四個小島組成,包括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這些島嶼的地質多姿多采之餘,沿海岸線看那斑斕奪目的古代岩層和各種地理現象,如扭摺地形、斷層,島上甚至留有古代化石!而它們就是本港最古老的沉積岩來啊!
交通:
乘火車往大埔墟站,離開火車站後,轉左到小巴總站乘專線小巴20K往三門仔
其他參觀地點:
遊覽大埔,可同時到「鐵路博物館」及「大埔公園」參觀回歸紀念塔等景點。當然,最適合一家大小的,莫過於踏單車了!
參考資料:
綠州Oasistrek網站—三門仔篇:http://www.oasistrek.com/sam_mun_tsai.htm
香港自然網: 馬屎洲特另地區:http://www.hknature.net/chi/resources/webclass/mashichau/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