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5-2022) |
(am730.19-5-2022) |
每當社會上出現一些與「性」有關的新聞,一些傳媒和評論員最自然的回應就是香港的性教育不足,應該改善,這似乎已經成為「百搭」的標準答案,當然這說法沒有錯,問題只是究竟大家希望加強的是怎樣的性教育?對性好奇是十分自然的事,而在現今資訊氾濫,在互聯網上不良資訊防不勝防的年代,青少年接觸到有關「性資訊」的年齡愈來愈早、也愈來愈容易,因此,對於父母、家長、學校和教會來說,性教育不是大家想不想教的問題,而是大家想由誰教、教甚麼的問題。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性教育就是動輒強調要教所謂安全性行為,以及對性行為不作價值判斷的價值中立性教育。這類性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漠視不同年齡的不同需要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當學生在連兩性差異都未了解的年齡便急不及待向他們講解性傾向、甚至跨性別問題是本末倒置;連兩性特質和相處都未了解之前便急不及待講如何使用避孕套,就好像教小朋友未學行先學走一樣。一套整全的性教育,應按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階段,按部就班去教導,由認識自我和保護自己開始、然後是兩性差異、身體界線、身體發育、拍拖戀愛、婚姻家庭、以及性行為的後果和責任、如何面對色情資訊和性衝動、性病的形成、何謂性騷擾和性罪行等等。若果能由幼稚園開始,每年逐漸按他們的成長需要而教授不同的內容,以及因應一些社會上的潮流、趨勢和突發事件,如裸聊、性騷擾及為情所困而自殺等,加以引導,才能真正幫助年青人用負責任的態度去看待「性」這個人生不能逃避的重要課題。
性教育做得不好或不足夠,事事要由年青人自己去摸索的話,在今時今日的處境,稍有不慎便會出現沉溺的問題,若沒有適當的協助,恐怕只會愈陷愈深,作為老師在上課時竟然用手機瀏覽色情資訊實在匪夷所思,對學生和家長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不過,正好亦提醒我們,面對有關「性」的問題而出現疑惑和困擾的並不只限於學生,成年人、以至家長和老師亦不能倖免,當出現有關「性」和感情的困擾,求助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態度,而作為父母和師長,當知道年青人有這方面的困擾亦應抱持關心的態度,不要事事以立場先行,大家無論對瀏覽色情資訊、婚前性行為、同性戀以至跨性別有甚麼立場和看法,都不應凌駕對求助者的關心,正如多年來我們一直幫助不少家長明白,無論子女表示自己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有沒有婚前性行為,甚至有沒有懷孕,都不會改變對方是自己的子女這本質,而一個人的性傾向、性行為並非一個人的全部,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性」是要嚴肅看待,而不是嚴刑峻法侍候的問題。「性」本身是美好的,不是甚麼邪惡的事,不過,「性」有其本身的特質和影響,惟有建立健康的「性」態度,才能為我們日後的婚姻家庭和身心健康帶來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