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及時的支援不可少

15/12/2022

慈樂邨倫常案|5個月4宗「照顧者殺人事件」——誰把他們逼上絕路?

  (香港01.13-12-2022)

談天說道 之 愛的力量  從照顧者說起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12-12-2022)

不要將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不要輕易就一些悲劇找代罪羔羊,以為怪責了某個特定對象,無論指出是當事人的錯,還是更容易推卸為社會的錯,其他人就毋須負上任何責任,任何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我們遇上的情況,我們有時都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而要撫心自問,我們是否也有一定的責任,也可以出一分力?否則我們和看見有人被強盜打傷躺在路邊,卻視而不見的祭司和利未人有甚麼分別?看見需要就動了慈心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作出的抉擇和回應。以前在家族和鄰舍關係密切的年代,不少人當自己或家人有困難的時候,都可以有較多的支持網絡,無論要照顧小童、老弱和病患時也不會太過孤單,但當社會已轉型為以核心家庭為主,加上只生一個兩個、甚至完全不打算生兒育女的夫婦愈來愈多,鄰舍之間亦很少來往、甚至只是陌生人的年代,一旦自己或家中成員有事,更覺孤立無援,若遇上需要長期照顧的個案,身心俱疲幾乎是必然的結果。既然這已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根本很難期望當事人可以自行解決,政府和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都必須介入,才能避免悲劇不斷重複。

對於很多需要長期照顧的病人或弱能人士來說,政府一直以來不積極增設相關的宿位或日託的服務,令照顧者沒有喘息的機會,要日以繼夜照顧病人,加上照顧者的年紀亦會愈來愈大,無論是一時受情緒影響或長期壓力引致崩潰都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悲劇的源頭。當然,任何涉及長遠承擔的開支,政府都會十分、甚至過份地謹慎的,很難解決燃眉之急,因此,社福機構和教會等慈善團體應該多行一步,盡量成為這些家庭的同行者,大家雖然沒有辦法代替他們去長期照顧病人,但總可以輪流代他們照顧一日半日,讓這些身心俱疲的照顧者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休息一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食一餐、睇場戲,叉叉電、加加油。從尊重生命主權在上帝手中的角度,教會一般都不贊成主動結束病人生命的安樂死,不過,單單不贊成解決不了問題,正如教會不贊成墮胎的同時,必須同時關心未婚或意外懷孕母親的身心靈健康,盡力去協助和陪伴她們渡過難關,對長期或無康復希望的病者及家屬亦然,倫理抉擇不只是對與錯之間的問題,更是如何同行關心的問題,惟有大家代入當事人的處境,能感同身受,自然會想到一些辦法去協助他們。教會當然沒有能力照顧全港所有有類似個案的家庭,最終應是政府的責任。但當一些有血有肉的個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為何我們仍然要視而不見,或者等待政府或其他人將來出手幫助呢?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