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9-11-2023) |
(香港01.29-11-2023) |
所謂本末倒置就是用了錯誤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忘記了最重要的核心問題,而在一些枝葉上大做文章。作為選民,為甚麼要去投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有機會透過投票,選出可以反映自己的意見,成為自己代表的代議士,若果競爭激烈、選情告急,大家的投票意欲自然就愈高。若果根本沒有自己心儀的人選,大家必定會問,為何要去投票?正如我明明喜歡吃素,你卻要求我只能選擇吃牛肉、豬肉或羊肉;我明明想選士多啤梨,你卻只准我選擇蘋果橙,既然完全沒有機會達成自己的願望,我為何要回應你的期望?大家可以用甚麼方法吸引一個本來食素的人去吃肥牛火鍋?搞場大型表演?找個歌星/偶像不斷呼籲、甚至和大家近距離合照,就可以令一個本來食素的人改為吃肉嗎?結果可能只是相照影、素照食。此外,任何鼓勵投票的舉措亦必須小心,避免給人利誘選民投票的感覺,選民投票的最重要目的應該只有一個,希望能選出可以代表自己的議員,若全無合意的候選人,就要問:「點解」?「冇得揀仲係唔係老闆」?
政府千方百計催谷今次區議會選舉,結果如何拭目以待,由於上屆(2019年)區議會選舉遇上社會運動,投票率達歷史新高的71.23%,情況特殊不宜成為指標,而翻查歷屆區議會的投票率,由30.3%至47.01%,粗略平均約近四成。今次投票率若遠低於此數,即反映市民對選舉的方式和候選人有保留,政府必須正視,不能一意孤行、更不可以輸打贏要,投票率高時就說市民支持區議會的改革,投票率低就說市民對區議會充滿信心,無論選到誰也能有效運作,因此沒有強烈的意欲去投票。任何文過飾非的解說,都不過是指鹿為馬,或者反映官員根本不了解大部份市民的真正意願,政府的施政不過是閉門造車,自我感覺良好,又或者只是為了奉承和討好上級,以奴才而不是公僕的心態去制定政策。雖然無權無勢的市民無可奈何,但無奈不等如心服口服,累積的不滿情況,對社會的穩定並沒有好處,只會像計時炸彈一樣,不知何時何事會觸發,可能引發另一次的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