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
(香港01.20-2-2025) |
![]() |
|
(明報.20-2-2025) |
![]() |
|
(集誌社 .14-2-2025) |
香港的公民社會究竟還有沒有生存的空間呢?與政府持不同意見的政治團體、社團或工會究竟可以如何自處呢?究竟新香港是否只容許唯命是從、唯唯諾諾的人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呢?這是所有關心香港公民社會發展的人都想問的問題,而事實不是靠官員、政客或所謂時事評論員出來說幾句就可以一搥定音的,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會從日常的所見所聞,見微知著。若果一些團體每次想安排公開聚會,都會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甚至匪夷所思的理由而被迫取消,「想食餐飯都咁困難」是甚麼原因呢?是甚麼人能夠令各大酒樓、酒店明明有生意都不敢接、甚至要賠上聲譽,創作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古怪理由呢?究竟除了黑社會之外,有甚麼人會令人出於恐懼或必須巴結而乖乖聽命的呢?
世事十分諷刺,一些高舉民主價值的國家,選出來的領導人卻可以漠視所有既定規則,對於上一任政府的承諾,毋須諮詢國會,一聲令下便作180度轉變;一些本來是曾經大力支持的盟友,忽然可以被指為獨裁者;本來是友好的國家,忽然成為口頭上想吞併的對象;本來一直大力支持的國際性合作組織和協議可以一下子就退出。究竟一個國家的承諾和簽訂的條約,和街邊說得天花龍鳳的產品推銷員有甚麼分別?此外,一些高舉工人和基層權益的國家,工人想爭取權益卻必須通過重重不知名的關卡,更要步步為營,恐怕一不小心會觸犯天條、鋃鐺入獄!究竟甚麼人才真正是國家的主人?
所謂穩定壓倒一切,有時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手法,根本沒有辦法真正疏解社會上的不同聲音,物極必反,當一些事做得太過份,恐怕只會連本來的支持者亦會流失。畢竟香港仍然有許多市民,經歷過公民社會曾積極發揮作用,讓反對聲音可以有效地通過不同渠道去和平理性表達的年代,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在一個民智已開的多元社會,異見人士的沉默有時只不過像被錯誤方法鎖上的壓力煲,一不小心隨時「爆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