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
原生家庭像DNA,無形地影響著婚姻
原生家庭像DNA,無形地影響著婚姻
我們常常都好像活在平衡時空,明明見到同一件事,不同人的觀感卻有極大的落差,當然這個世界睜著眼說瞎話的人一定不少,但更多的情況可能是不少人只將話說了一半,報喜不報憂、或是報憂不報喜,雖然雙方所說的話都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在對方的眼中自己說的話卻好像是生安白造、胡說八道,因為自己的觀點似乎被對方完全抹煞了,當一個人的感受完全被漠視的時候,那種難受、甚至憤怒自然就會很強,無論對方其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也會覺得是橫蠻無理,這也是2019年反修例運動之後,香港社會一直無法突破僵局的重要原因。
2019年香港社會陷於十分嚴重的撕裂,暴力衝突與1967年的暴動同樣震動所有的香港人,也粉碎了香港多年以來一直引以為傲,即使超過一百萬人上街仍然秩序井然、並無任何破壞活動的美譽,也令不少香港人一直堅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爭取民主人權的時代告一段落。雖然雙方都將造成嚴重社會撕裂的責任推給對方,但大家撫心自問,自己真的沒有任何責任嗎?當法庭陸續判一些曾參與衝擊的市民入獄的同時,究竟有哪一個被指使用過度武力的執法人員要受紀律處分?或者處理失當的高官要問責下台呢?當大家指責對方使用暴力的時候,有為自己的暴力好好反省嗎?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老子說大智若愚,舉一反三,亦可說大愚若智!以為自己好醒目、好叻的人,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十分之多。在古代,擁有知識就已贏在起跑線,有機會讀書、成績好的人自然會成為士大夫、管治者,族群的領袖,但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資訊唾手可得,讀得書多,成績好與能否成為良好的管治者和領袖是兩回事。以前大家渴望有智者、聖人來管治,現在當大家能夠掌握的知識和資訊都差不多的時候,大家需要的管治者和領袖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智者,而是有誠信、有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並不是自命不凡,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
社會上有許多不同利益、價值觀和政治立場的團體,任何人做管治者都沒有辦法討好所有人,任何政策都會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任何管治者都必須有面對抨擊的心理準備,而管治者最重要的素質應該是凝聚力,雖然有人反對,但良好的管治者不應將反對者視為敵人,將反對聲音當作是人身攻擊,並利用自己的權力去懲罰反對者,而是努力去溝通和消除不必要的誤解。一個沒有容人之量的人根本不適宜擔當重任,否則只會遺害人間。樹立威信不是單靠權力,更不能依靠武力,否則只會將不滿情緒壓抑而不是化解,將來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