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真實虛擬

VR、敬拜與教會生活……我有話說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4/01/2018

受訪者:關浩然牧師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堂主任)

VR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意指虛擬實境。用家只須戴上VR頭盔或眼鏡,配合電腦或手機,使用相關的應用程式,甚至簡單如搜尋YouTube中特定的VR影片,便可以藉著視覺等感官進入恍如實境的虛擬世界。

 

人類敵不過人工智能?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2/06/2017

AlphaGo有多厲害?它分別打敗了柯潔及李世石這兩位世界級的圍棋高手。有網民高呼「想到機器無敵時,也是一種恐懼呀。」。也有人估計AlphaGo的母公司DeepMind會蒐集AlphaGo與兩大高手爭戰的數據,並且公佈成論文,並宣佈「人腦敵不過電腦的時代已來臨」。

網絡世界興起令主流傳媒陷落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14/03/2017

網絡世界及社交媒體的興起,令主流傳統媒體的影響旁落。最多人批評社交網絡是因為出現反智言論及混亂是非,令人聽不到多元的聲音,同時因為回應留言可不具名,於是不負責任,隨意出口傷人的言論可以沒有過濾地展示。然而,社交網絡為何能取代傳媒作為公共空間?

網上遊戲與慾念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喜愛玩手機遊戲的「低頭族」近日不約而同迷上兩類遊戲,分別稱為「轉珠」和「寶石」遊戲。在地鐵上,巴士上,餐桌間,甚至在工作和學習的場景,都不難見到有人在玩,他們甚至問朋友「拎號碼、拎生命」以增加玩遊戲的次數。

虛擬與現實的化身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1/2011

自從臉書(facebook)成為現今流行的社交「場所」後,青少年紛紛上facebook開個人戶口,寫下個人資料,與人交流,結識新朋友,甚至發展戀情。由網絡走到街上,由虛擬到現實世界。我們在網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和身份,怎樣影響著個人成長,又怎樣改變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

一場遊戲的戀愛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9/09/2010

大家有沒有打機的習慣呢?記得讀書時一有時間就會打遊戲機,什麼RPG、格鬥、射擊、戰機、戰棋等等都曾經玩個不亦樂乎。在眾多遊戲類型之中,有一種名叫育成遊戲,玩家要透過選擇不同的指令,影響遊戲中情節的發展,最後得出不同的結局。當中歷久不衰的必然是戀愛育成遊戲,玩家要追求遊戲中的女主角,與她約會、送禮物給她,博取她的好感,若果她願意做你女朋友、甚至嫁給你,就代表你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