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只怕不會遇上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4/2017
或許你不知道誰是藤子‧F‧不二雄,但你一定知道誰是叮噹或哆啦A夢。下至小朋友,上至大朋友,當中有不少人希望擁有一隻如哆啦A夢一樣的機械貓,遇上危難時可以讓哆啦A夢從百寶袋中拿出隨意門、竹蜻蜓、記憶麵包等法寶來拯救自己。
網絡直播的道德爭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8/04/2017
網絡直播自從去年在facebook開始出現,各大小平台也加入直播功能,此功能才出現一年,便有人直播自己殺人、強姦、侵犯別人的過程,[1]又有人將之用作工具,用色情引誘人,之後進入一對一的私人即時祼聊頻道中。
網絡評論的殺傷力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5/04/2017
台灣網絡紅人谷阿莫,自2015年起於網上以「X分鐘看完電影 / 電視劇集」的系列短片出現後一直大受歡迎。因為他將兩、三個小時的電影,甚至幾十小時的劇集濃縮,剪輯成短短幾分鐘的片段,加上他獨特的評論風格,時而風趣、時而尖酸刻薄,娛樂性甚強,並上載於YouTube中讓網民可以免費觀看,在短時間中知道該電影/劇集的內容,省卻不少時間。
與青少年在手機文化中同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9/04/2017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手機與我們可以說「密不可分」、「形影不離」!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及應用愈來愈廣泛,由與人溝通、處理工作事務,至上社交網站、即時通訊、網購、找資料、找地點、煲劇、看新聞、聽音樂、玩遊戲…甚至起床或提示吃藥的鬧鐘,都設定在手機應用程式內。人們已視手機為私人助理、解悶良伴,以及接觸世界的主要溝通工具。
是誰偷走了年青人的道德觀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4/2017
連日都有新聞報道驚爆名牌大學宿舍發生一系列令人側目的嚴重欺凌行為,而部份行為更涉及性器官,更甚的是那些欺凌行為並非單獨進行,而是集體進行,還拍片上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