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牧養與政治關懷
伍潘怡蓉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12/07/2016
經過2014年下半年的雨傘運動後,香港社會的矛盾加劇,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似乎愈來愈深,教會團體間的張力也逐漸增加。面對香港的困局,許多基督徒也以不同方式與行動,表達他們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對一些基督徒而言,更是反思如何在這種政局中,將神國的福音更好地見證出來,並在其中成長,回應神對個人與教會群體的呼召。
第三性別
梁永豪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2/07/2016
美國俄勒崗州一個縣的法庭在今年6月份批准一名跨性別人士占美(Jamie)的性別更改為「非二元」(non-binary),成為美國首個在法律上承認「男」及「女」之外存在第三種性別的案例。
爭議性書籍只評為第二類(不雅)物品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2/07/2016
兩本有關Deep Web(暗黑網絡)的書籍,詳細描述對女性、女童及嬰兒作出性變態、強姦、虐殺、絞碎、烹煮及食人等內容,於各大書店出售。經市民投訴,交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級後,現被列為第二類(不雅)物品,即該物品須以封套密封及貼上警告字句下,才可向18歲以上市民出售。
師生戀出禍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2/07/2016
本年5月網上流傳一位女學生與補習社老師發生性行為後被拋棄的消息,該位老師起初一直否認,及後女學生公佈更多確實的證據,老師才主動辭職,事件告一段落。
如果賭博只是個經濟學議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2/07/2016
在討論賭博政策的過程中,不少人會引入經濟學的論述,例如:收入、營運額、成本、收益、邊際效益、社會利潤等,將賭博變成一種投資。等於買股票基金,都是考眼光、查考業績和表現,是需要做功課和理性的決定,甚至有人認為,下注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一種學問、一種功夫。
畸型的認錯與寬恕文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2/07/2016
早前黎明開演唱會,因為以內地物料所搭建的帳篷不合格,事發後黎明在社交網站即時認錯,成為一時佳話。佘英輝及翁繼文北上參加法律界一帶一路訪京團,被爆出一連三晚「夜蒲」醜聞。二人最初支吾以對及否認,雖然最終承認醜聞,但社會對他們已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