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人人做記者

更快、更廣,但更膚淺?

——即時新聞與新聞內容膚淺化
阮大可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講師
19/09/2013

筆者1989年入職電台記者,那時新聞行業基本上以新聞平台劃分為報章記者、電台記者和電視記者。由於電台每半小時一節新聞簡報,所以電台記者的職責,首要就是迅速地消化採訪所得,提綱挈領地把重點,在下一個半小時一次的新聞時段帶給聽眾。接著便是把採訪所得的聲音元素,製作一條約一分半的聲音新聞,在電台主要新聞時段播放。那時前輩教導我們說,電台新聞最重要是「準而快」,其中「準」要行先。

新聞不是笑話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2/08/2013
在香港這個媒體重視點擊率,多於新聞對市民重要性的地方,報道因而變得側重迎合讀者的口味。基於以上原因,傳媒工作者報道時寧要趣味而不要嚴肅的題材。不少讀者也受這個文化影響,希望在報章或新聞網站中找一些有趣的報道,然後在社交網絡大肆分享,務求獲得更多的「like」。但在大家積極「呃like」時,有否想過要核實一下報道的真偽呢?若然所分享的是假新聞的話,就要小心隨時由讚好變成遭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