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心回歸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英勇勳章罕見落空 江旻憓獲榮譽勳章
明報.1-7-2024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英勇勳章罕見落空 江旻憓獲榮譽勳章
明報.1-7-2024
1997年7月1日凌晨,我在灣仔會展的大禮堂負責電台的新聞直播,見證香港回歸的歷史一刻,看著港英旗幟徐徐落下 ,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旗幟緩緩升起,再想起之前在雨中垂下頭捧著英國旗離開港督府的彭定康,深深體會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轉眼四分之一個世紀便過去了,當初大家對前途的忐忑不安,今天彷彿漸漸成真,大家都見證著一國兩制由本來傾向兩制,逐漸加速、甚至超速邁向著重一國。當年不少人是因為擔心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而移民,今時今日卻是因為親眼看到出了甚麼問題所以移民,怎不令人唏噓!
過去幾年不少人感到抑鬱、沮喪是因為他們在社會運動期間想很努力、甚至不惜一切「瞓身」想爭取香港在民主制度上有更大和更急的改變,結果卻適得其反,連本來已有的都失去。在疫情期間,不少本來以為有大好前景的行業,卻忽然變成重災區,本來興旺的生意也可以一夜之間直墮谷底,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更不幸的是不少店舖千辛萬苦捱過了三年疫情,卻在復常之後因為捱不住加租而最終倒閉,人生為甚麼總是充滿這麼多令人困惑的、不似我們預期的轉變呢?
「不知者不罪」是中國傳統民間智慧,不過,對於法治社會來說是行不通的,最多也只能成為被定罪時的求情理由,因此,了解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的相關法律便十分重要,否則因為無心之失而被檢控、甚至鋃鐺入獄便不值得了。
回歸二十五週年,究竟當初承諾的所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有沒有走樣,是思想香港將會怎樣走下去的重要基礎。其實,所謂五十年不變本來就是不可能的,否則香港早已成為一個落後的第三世界城市,問題重點是甚麼會變、甚麼不變,香港人最不想變的是過往很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言論、思想和創作上的充份自由,只要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大膽討論,以及可以自由行使應有的公民權利去爭取和表達個人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的看法。而最想改變的包括居住空間過份狹窄、樓價高不可攀,以及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現象,並希望在制定社會政策時有更大的發言和參與的權利,落實真正的港人治港。但過去幾年,在愈來愈偏重一國,放輕兩制的新常態之下,不少香港人感到不安的不單是過往不少生活方式正漸漸消失,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國內的做法正愈來愈多出現。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躁動與不安,香港在九十年代迎來了回到中國的歸期。歸期屆滿那一夜伴隨著風雨,然而一切卻那麼平靜:官員平靜地宣誓;英國國旗徐徐降下,換上中國國旗;解放軍車隊順利駛進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