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教育

回應廿一世紀最大的挑戰──性革命

回顧與展望
傅丹梅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31/05/2012

為甚麼明光社要關心性文化?因為我們相信人有神的形象,身體是尊貴的,而兩性關係也須要尊重,不應放縱。事實上,神創造人及萬物,有其秩序,假如此秩序被破壞,教會便應該發聲,使社會不致失序。我們不是要強加基督教的價值觀於大眾身上,只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向度供市民選擇。
 
學校的性教育工作

價值觀的建立

新界校長會會長
朱景玄校長
19/04/2012

筆者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多年,教過無數學生,很多已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這正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最感安慰和滿足的。至於自己兩個兒子,他們都長大成人,並已成家立室。小兒子更育有兩名活潑可愛的女兒,筆者與內子閒來就會弄孫為樂,教孫女畫畫、唱歌和打球,開心極了。

給青少年學懂愛和尊重的性教育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8/12/2011

基督教協基會於今年10至11月期間進行了有關戀愛拍拖價值觀的調查,向三千二百多名中學和大專生發出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五成青少年都首選「信任」和「專一」為戀愛拍拖最重要的元素,至於在滿足性需要及物質方面,分別是排尾四及最尾。調查反映年輕人戀愛態度健康和正面,他們都渴望有穩定及持久的戀愛關係,而非傳媒一向所形容的即食戀愛一族。

性教育:一場思辨之旅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5/09/2011

批判自由主義的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早前風靡香港,作者是年輕成名的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桑德爾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自主共識(consensus)不能決定行為的正當性(Legitimacy)。其中以德國案例說明:甲方登廣告徵求自願被吃者,而乙方則自願被甲方先殺後吃。

建立正確性屬身份 從孩童開始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9/2011

美國精神病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指出,大約四分之三在童年有性屬身份混亂(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的人在青春期末期或成年期會出現有同性戀或者雙性戀的情況。故此,幼兒成長時期性屬身份(Gender Identity)的建立對日後性傾向的發展也有顯著的影響。

我是從哪裏來的?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8/2011

「我是從哪裏來的?」相信大家在童年時都曾有這個疑問。但有多少人能得到正面且正確的回答呢?近日北京推出小學生性教育教材《成長的腳步》,旨在為學生提供正確性教育的渠道。但教材一推出,就因涉及性交等內容和卡通圖片,引起強烈回響。

防止校園性騷擾 由性教育做起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7/2011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明光社本年積極展開一系列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三之「防止性騷擾入侵校園──剖析學校涉及『性騷擾』的轉承責任以及前線個案經驗分享」已於6月11日順利舉行,吸引不少教育界人士及社工參加。

當日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圓融綜合服務中心註冊社工程健祖先生、服務主任竺永洪先生、本社項目主任(性教育)張勇傑先生和葉淑芬律師擔任主講嘉賓。

裝備教師 推性教育課程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11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課程,明光社將於本年展開一系列的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一之「青少年的性與愛」亦已於4月15日舉行。當日由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女士和本港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出席者大部份為中學教師、學校社工、家長、學生輔導員及教牧同工等,場面熱鬧,約有60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