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須療傷打氣
近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發布最新的本地援交狀況的研究報告,令已沉寂一時的援交新聞再度出現在報章上。該機構一直關注本港的援交青少年問題,亦是本港首批就援交問題進行研究及輔導的社福機構。
近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發布最新的本地援交狀況的研究報告,令已沉寂一時的援交新聞再度出現在報章上。該機構一直關注本港的援交青少年問題,亦是本港首批就援交問題進行研究及輔導的社福機構。
最近,明愛家庭服務中心接到很多十來歲的年輕人查詢或求助,他們透露與剛相識,但不大熟悉的人發生性行為。雖然他們都是出於自願,但大部份事後卻感到後悔、迷惘,導致出現「性創傷」徵狀;更有少女因此而懷孕,需向社工求助,目前有接近十人接受輔導。看罷真是令人心痛不已!
少男少女為何援交?原因眾多,很多人認為現今香港社會已經沒有逼良為娼這回事,援交男女大都只是貪戀名牌衣飾,又或是嶄新的電子產品。但也有不少援交男援交女反駁,
聖誕節剛剛過去,意味着2010年快將結束。在這一年中香港發生了不少令人難忘的新聞,有令人喜悅的,亦有令人悲傷的。
有機構早前進行了一個針對初中生戀愛及性觀念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200多名初中生。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的性觀念漸趨開放,17%接受朋友以金錢換取性關係,6%接受自己以金錢換取性關係。
我們打開報紙,每隔兩三日就會發現有關「援交少女」的新聞報道。我們從網上的援交討論區中得知援交少女每次性交易收取1,000至2,000元,如果要特別服務就要加錢。從新聞報導我們又知道在2008年11月有中三少女聲稱為前男友還債而在有網上以3,000元底價拍賣初夜,最後以21,000元成交。在2009年6月有少女在巴士上幫人口交,賺取200元「酬勞」來買名牌手袋。
由最早於90年代初期在東京MSN?QQ?找朋友?上Chatroom?這些原本是極普通的網上平台,其實都可以是網上援交的重要傳播媒介。究竟現時本港的援交情況,與網上各個交友及通訊網絡有多大關係?
援助交際,簡稱「援交」,是一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源自日本的新興名詞,最初代表少女為了獲得金錢(援助)而答應與男士約會(交際),但不一定伴有性行為。然而,隨著社會風氣惡化,如今已成為學生賣春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