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與民主
區議員辭職
「記住」是一種責任與承擔
不想回憶、未敢忘懷。雖然人生應該不斷向前看,作為基督徒,更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不要成為手扶著犂向後看的人。不過,不要讓過去阻礙我們向前,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理會過去,不努力去完成未實現的夢想;未完成的責任,因為「記住」其實也是一種責任與承擔,人生難免會犯錯、會受傷、會遇上災禍,若忘記深刻的歷史教訓,不斷重蹈覆轍,不單可憐、更是可悲。經歷過八年抗戰,有親友被日本皇軍殺害的上一代,你叫他們如何忘記?正如經歷過文革,曾經被批鬥,有親友被迫害、甚至死亡的,你叫他們如何忘記呢?
八九六四是我們那一代香港人無法忘懷的經歷,許多人曾經在八號風球冒著橫風橫雨,全身濕透仍然坐在新華社門外請願;兩次百萬人上街聲援在天安門廣場絕食的學生以及與全球華人一起爭取民主;以至六四之後在跑馬地馬場充滿悲情的黑色靜坐。香港人無法忘記是因為不少人曾經十分積極地關注和參與,而且曾經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可以看到國內和香港的轉變,但最後卻以沉痛的鎮壓和追捕,將本來和平地追求民主的學運定性為動亂告終!以百萬計曾經積極關心事件的香港市民,早已被烙下難以忘懷的烙印。不能忘記不僅是因為悲痛,更重要的是要為死難者和他們的家屬討回公道。
不要錯過仍然可以做的事
政情和疫情令不少人心灰意冷、戰戰兢兢,不知所措。有些人在期待雨過天青、一切回復正常;也有不少人選擇靜觀其變,保留實力,期待在適當時機重出江湖;亦有人認為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離開已變得陌生的香港;當然,亦有些人決定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在黑夜將到之前,趁著白日多為上帝做事。無論大家作出哪一種選擇,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不會失去對上帝的信心、對其他人關懷、對公義的追求、以及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確信上帝無論在甚麼時候,仍然是歷史的主,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最重要的是問祂希望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年代,可以為祂做甚麼,無論身處在任何地方,仍然為祂做鹽做光,打美好的仗。
過去幾年在不斷反覆的疫情和政情之下,其中一個我們應該學會的功課,就是不要只著眼於我們未能完成的計劃、未能達成的願望,而是要著眼在我們仍然能夠做的工作,不要錯過我們仍然可以做的事。過去一年由於疫情反覆,學校經常停課,明光社被迫取消的學校講座有二百多場,晚間的課程和聚會更加難以舉行。不過,感恩的是我們的同工很快就立即改變策略,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甚麼其他可行的出路。於是大家開始更努力學習如何拍攝、製作短片、剪片、後期製作及配音,題材涉及傳媒、性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及生活小品,又推出了網上的講座。
追求公義必須計算代價
路加福音十四章28至32節,耶穌講了一個有關計算代價的比喻,提醒我們:「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雖然這段經文主要是提到作門徒的代價,不過,其實在人生很多的抉擇,以及當我們要努力去爭取一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的時候,也是一個很適切的提醒。
人權、自由、法治比民主更重要
多名數十年來一直參與爭取香港民主發展的政壇元老,因為參與未經批准的和平集會而被判監,部份可獲緩刑,這是香港公民社會發展的重大挫折,恐怕未來一段頗長的時間,香港對民主、自由和人權的保障將會大倒退,令不少曾經憧憬香港可以落實民主回歸,由港人自行普選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的市民夢想破滅。
未經批准的集會從法律角度無疑是違反了法例,不過,在一個尊重人權、自由的社會,容許以和平理性方式表達意見是十分基本的人權,就算和平集會演變成暴力衝突,亦應該要看是否由發起人的言論和安排所導致,才決定他們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否則只要任何別有用心的人或團體,派人故意不聽大會指示,甚至蓄意製造暴力衝突去嫁禍一個和平集會,亦全都要由發起人承擔責任的話,那麼要扼殺和平集會實在太容易。因此,一個由始至終都是和平的集會,雖然未經批准,但要判處一些發起人入獄並且不准緩刑實在太重。
移不移民都要保存心裡那點火
當社會上不少人都在討論、甚至已決定移民的時候,究竟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考慮和沒有信仰的人有沒有不同呢?當然,是否移民是個人和家庭的重大決定,就像結婚一樣,就算至愛親朋亦只能提出一些忠告,不適宜亦無法代大家作決定,只希望大家能在充份考慮各方面的需要,以及好好在神面前安靜祈禱,然後才作一個最能活出本身召命的決定。
如果大家一直關心對同胞的宣教,支持在一些受限制國家和地區傳福音的話,留在香港能夠做的應該比離開的多,因為香港畢竟和國內的聯繫比其他國家緊密,而未來在文化、經濟和日常生活上的交流亦會愈來愈緊密,近水樓台,香港在向同胞宣教的事上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當我們向一些其他宗教和受限制國家傳福音的時候,我們毋須認同當地的宗教和政治制度,但會盡量在法律賦予的空間內,以靈活的方式傳福音,我們熱愛的是當地的人民,關心的是他們靈魂得救的問題,我們深信福音所展示的真理和愛,才是改變人心,改變世界的最重要力量,比起即時改變社會制度和文化更重要,在香港向同胞傳福音,仍然比在國內更容易,當香港仍然在福音事工上有其難以取代的角色和機會,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
無所遁形的足跡
修補裂痕
疑點利益應歸於市民
面對今時今日的挑戰,當新上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不斷重申香港是司法獨立的時候,不單法官和律師,其實全港市民也有責任和權利站出來表達我們對法治的支持。雖然我不是律師,不過,我深信法律不是律師和法官的專利,法治不是單靠法律界去守護,而是關乎全體市民的大事。香港人普遍尊重法治,而法治的真義不只是要依法辦事,要求市民守法,同時也是要彰顯公義,約制政府的權力,讓市民得到應有的保障,以及法庭的審訊必須公開公平公正,不受外界的影響。
我和大部份在香港成長的人一樣,自小便在普通法的文化下成長,並且十分熟悉和認同香港過去一直奉行幾個重要法律精神,包括無罪假定、寧縱無枉、疑犯有保持緘默的權利、可以自己選擇律師、不會以言入罪、法律沒有禁止的事便可以做,以及最重要的是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而令人擔憂這些耳熟能詳的特質正漸漸改變。
對法治的衝擊自然包括政府和市民有沒有遵守法律,我相信香港主流社會仍然是堅持反對暴力的,無論是示威者的暴力破壞和警方過份使用武力都不認同。之前美國有警員開槍射殺有色人種的疑犯,以及最近美國國會被暴力衝擊,正好令香港支持暴力鎮壓或者抗爭的人一個好的機會反思,用暴力去維持或者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公平、公義,結果只會令自己失去原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