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交網絡

facebook是導致感情破裂的幫兇嗎?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9/06/2011

相信現在無人不知社交網站facebook這個有六億戶口的網絡社交平台了!近日,美國CNN綜合多項研究調查,列出十大有趣網上社交現象,例如去年有機構向千名facebook用戶(七成為男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25%受訪者曾在facebook上「被飛」(而且是從另一半的感情狀態更新中得知)、21%受訪者會把感情狀態改為「單身」以結束一段感情。調查反映了21世紀變化中的情侶和夫婦間的溝通模式。

網絡的品格教育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2/05/2011

學生時期,少不免以嘲弄取笑老師為樂。女同學的竊語往往是某某男老師是「鹹濕佬」;男同學則較喜歡公開「串」老師。校內的閒言閒語,很少有人會公開地與所有同學「分甘同味」,極其量也只成為幾個同學仔之間「煲電話粥」的材料。但今年5月6日一名官校教師企跳,就揭露出原來該名教師曾於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內,被學生公然作出網上欺凌。此事件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數碼土著」眼中的facebook

招雋寧、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1/2011

Like!Share!Tag!
facebook絕對稱得上是年輕人中超廣泛應用的新媒體。剛過去的2010年底,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更獲《時代雜誌》封為「年度風雲人物」。
現時全球facebook用戶超過五億五千萬個,如果以國家人口比例換算,

與時並Web

沈雅詩、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資源管理)|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8/01/2011

在網絡的新世代,新媒體往往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事實上,Web2.0同樣提供了一個可供分享生命、快速回應年青人需要的平台。不少青年工作者、團體、家長,就覷準時機,採取主動出擊的政策,一於「你Web我又Web」,用新媒體牧養年青人。

當人人是記者時......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1/2011

在社交網站,經常有網友分享不同的新聞、故事、短片、音樂片段等,當中有個人經歷,也有轉載別人的分享,或主流媒體的報道。過程中,我們不斷把資訊加工,如複製、分享、留言、增刪,甚至改圖改字。原來,在網絡世界中,我們早就不是單純的資訊接收者,而是資訊發放者。那麼,我們需要學習「傳媒操守」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Web3.0是王道?!

陳永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8/01/2011

由90年代起,媒體發展的主旋律已漸漸由互聯網主導。
不到20年,互聯網絡(World Wide Web)
已經歷了幾次的「世代交替」。究竟改變的重點在哪裡?
最新的Web3.0又是甚麼?這個新銳的網絡革命又會為我們帶來甚麼得益和影響?
 

虛擬與現實的化身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1/2011

自從臉書(facebook)成為現今流行的社交「場所」後,青少年紛紛上facebook開個人戶口,寫下個人資料,與人交流,結識新朋友,甚至發展戀情。由網絡走到街上,由虛擬到現實世界。我們在網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和身份,怎樣影響著個人成長,又怎樣改變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