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靈修

忙碌.靈修.靜觀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9/2022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聯繫靈修導師彭順強博士(彭博士),20年前已開始研究基督宗教靈修傳統,近年來發現「靜觀」(mindfulness)很盛行,便研究坊間的「靜觀」向人提供了甚麼,他一面惋惜更正教失去了基督宗教的靈修傳統及靜觀(contemplation)的藝術,一面肩負起把這些傳統介紹給更正教信徒的使命,

基督宗教也有靜觀……我有話說

吳慧華
受訪者:彭順強博士(中國宣道神學院靈修神學講師)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2/02/2021

「靜觀」(mindfulness)[1] 早已深受全世界歡迎,近幾年在香港也不遑多讓,上至成年人,下至小學生,都多了機會參與其中。

打開天國之窗的聖像畫

舉辦日期: 
21/09/2018

聖像畫(Icon)始於4世紀,是一種以二維度的繪畫的圖像,畫家以聖像來表達耶穌基督及其他聖人,或一些救恩的事蹟。聖像畫是基督宗教信仰中其中一項很重要的遺產,教會用它來表達信仰和幫助信徒們以此祈禱默想。在692年的特魯洛(Council of Trullo)會議時,它得到官方教會承認其地位及重要性。可是從726年至843年,出現了聖像畫破壞運動,但其後它再次獲教會肯定其價值。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系列

第一回 與神相遇的靈修
講員:彭順強博士 整理:吳慧華
中國宣道神學院 基督教靈修學碩士課程統籌 | 高級研究員
19/03/2018

靈修,對基督徒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從決志歸主一刻開始,便會有不少信徒告訴你,做了基督徒之後,除了要加入教會敬拜神,過教會的團契生活外,個人方面亦要開始有靈修生活。更正教的信徒比較熟悉以默想經文來靈修,但原來,靈修的意義非常豐富,亦有不同的方式進行靈修,以經文默想只是眾多形式中的其中一種。1月11日的晚上,彭順強博士帶領大家去發掘「靈修」這一座寶庫,從中去體會不同的靈修方法。

在地若天的禮儀

舉辦日期: 
07/03/2018

每間教會的崇拜都有一定的程序,只是,走進一些禮儀教會,來自非禮儀教會的信徒會發覺禮儀教會的禮儀似乎多了一點,從走進教堂一刻,有些要點聖水畫十字、又要跪拜聖體櫃,在崇拜過程中,聞著濃烈的香爐,很多人都未必習慣。其實,這一切禮儀都不是虛有形式,每個環節及動作都意欲表達內在的意義,了解這些動作的內在意義,可以讓人更能全心專注在主的身上。

 

與神相遇的靈修

舉辦日期: 
11/01/2018

提到「靈修」,我們一般會想到什麼?唱詩、讀經、默想、反思、祈禱……這一連串的宗教活動對信徒來說又有何意義?讓我們更明白神、親近神、敬畏神、依靠神、以至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Alister E. McGrath認為無論個人或團體,他們進行基督教靈修的目的,是讓自己更多經歷神,又或是體會神的臨在。McGrath對基督教靈修的看法只是眾多說法中其中一種,但他卻道出了基督教靈修的重點——經歷神。新教信徒習慣用《聖經》去靈修,但事實上,基督教中還有不少靈修方法是可以幫助我們去經歷神的臨在。

《靈修‧人生》系列 ── 忙碌中的寧靜

舉辦日期: 
14/01/2016
香港人忙嗎?基本上,沒有香港人不忙。我們慣常聽到人說忙於工作、忙於進修、忙於玩樂……信徒除了忙於以上種種,還要忙於事奉。然而,我們卻很少聽到信徒說忙於靈修。靈修——似乎是當我們有空閑的時候,才能進行的「活動」,也似乎在忙碌的程序表中,比較容易被取消的行程。吊詭的是,人在忙碌中沒時間靈修,卻不知道「忙亂裡繁鬧裡失去真恬靜,心也累,手下垂」,只有好好親近神,才能「享恬靜,噪音中得釋放,疲乏裡再奔往」。靈修不是一項宗教活動,而是確實可以成為我們親近神,以及成為我們迎戰忙碌生活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