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被政策遺棄的夾心家庭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
二人三足
金風送爽,不少學校舉辦旅行和戶外活動,都會選擇在這段時間。筆者所服務的學校,亦於日前舉行了運動會。
在講求家校合作和重視親子關係的今天,學校都費盡心思,多設計一些讓家長與子女可以一起進行的活動,連運動會也不乏親子項目。今年選定的親子競技項目就是「二人三足」。
侍產假是重視家庭的表現
任職製作公司的阿佳,是兩子之父,長子今年6歲,次子則21個月大。太太過去兩度懷孕產子,阿佳都有陪伴左右,但礙於公司沒有給予侍產假期,他唯有申請放年假,以便能專心照顧妻兒。
雖則暫時未有計劃當第三任爸爸,但談起政府正牽頭推動向男性員工提供有薪侍產假期,阿佳也舉手贊成。「我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因為這三幾天假期實在很重要!」
認識香港少數族裔鄰里
香港人口中,少數族裔佔大約5%。我們認識這一群在我們中間的少數族裔鄰里嗎?基督教勵行會多元色彩閃耀坊(SHINE)的李淑賢主任與幾位來自香港、印度和尼泊爾的中心同工,與大家分享了香港少數族裔鄰里的情況。
維護家庭 政府有責
根據社聯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調查,香港家庭團結指數持續錄得嚴重倒退。本港離婚率高企、家庭暴力和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但政府投放於支援家庭的資源和社會政策卻未能緊貼需要而轉變。
釀愛社群 攪動人心 ── 39名年青信徒的社關通識課
參加者問:「這是明光社第一次搞Camp嗎?」
沒錯,舉辦大專生和職青的Camp,是我們的新嘗試。雖然這個Camp只是為期3日,但卻是薪火傳遞的開始。
從《那些年》看青少年的情與愛
一套台灣校園愛情電影,掀起了港台兩地集體回憶。令人回味的地方,或許就是在校園裡,曖曖昧昧,情情愛愛的故事。電影的上映,也讓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們的感情故事。他們正面對那樣的煩惱?老師又怎樣伸出援手呢?
一年伊始,萬象更新
香港自詡為「亞洲國際都會」,但其實「國際」和「亞洲」意識都薄弱得很。我們對於「亞洲」,除了幾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外,其實所知甚少:有誰知道印度有多少種方言?你能分辨印度人、巴基斯坦、尼泊爾人嗎?最為港人熟悉包頭巾的印度人(Turban),是屬於哪個族群?原來他們就是錫克教徒了!
仍具爭議的性罪犯名冊
鑑於性侵犯兒童案件的數字不斷攀升,而當中又不乏重犯的性侵犯者,所以法律改革委員會(下稱:法改會)在2008年提出設立「性罪犯名冊」的建議。其實不少西方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某些地區更容許公眾人士查閱性罪犯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照片等。但法改會並不考慮推出如此嚴厲的模式,並建議利用警方所持有的刑事定罪紀錄,對那些要申請接觸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職位的求職者,進行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