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賭波

賭波合法化自2003年開始,馬會最初聲稱只為四大歐洲賽事開簡單彩池,但到了今時今日,已經發展為24小時不眠不休的大賭場。明光社每年世界盃前後也會舉辦相關活動,研究賭波對青少年的影響,提倡睇波、踢波不賭波的無賭欣賞足球賽事的文化。

「體記」心路歷程

13/07/2006

有什麼原因推使40位素未謀面的中學生,參加明光社舉辦的體育記者訓練班,參與製作《06世界盃特刊》?可知道出版及製作一本特刊所經歷的苦與樂嗎?
 
「我被這虛偽的一面矇騙了!本來以為出版足球特刊好好玩,大談波經或欣賞幾場精采的足球比賽。誰知第一天上訓練班,竟是學撰稿,與沉悶的中文課不遑多讓,才發覺貨不對辦,中了圈套,像被騙上了賊船般。幸好,往後加入較多足球話題,才漸入佳境。」記者甲課後吐真情。
 

關鍵字 賭波

齊向賭博說不

18/06/2006

四年一度世界盃終於開鑼了,舉世矚目的六十四場球賽,必然令港人熱血沸騰,全港不少食肆生意興旺,酒吧亦擠得水洩不通,更有大型商場推出廿四小時全天候播放賽事的噱頭,只要購買消費達標,即可享受最佳座位觀賞球賽,甚至連沐浴、牙膏牙刷、睡袋等服務皆有提供,十分周到,世界盃的魔力,誰可抗拒?

公開信:請數碼通勿以鼓吹賭風牟利

13/06/2006

致:數碼通電訊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信:請數碼通勿以鼓吹賭風牟利
據6月13日明報報導,  貴公司近日經常發放賭波短訊,提供所謂必勝『貼士』,鼓勵客戶在世界盃賽事期間投注,藉以牟取更多利潤。為此,聯盟致函  閣下,表達事件的關注和擔憂,促請  貴公司自重,切勿藉鼓吹賭風來牟取利益。
 

向世界出發

24/05/2006

等了四年,世界盃終於來臨,屆時來自六大洲共32支球隊將會在德國的綠茵場上展開連場激戰,爭奪世界的最高殊榮。回想76年前,世界盃首次在烏拉圭舉行,由於交通不便,當屆賽事最終只有4支歐洲球隊和9支美洲球隊角逐,及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關係,第四屆世界盃足足等了12年才能在巴西舉行(見圖),不過當屆世界盃亦不算是真正的世界盃,因為報名參賽的球隊只有33支,東西德、法國、捷克、匈牙利、葡萄牙等足球強國都因為受戰爭影響而沒有報名。奧地利和敘利亞在外圍賽階段退出,在決賽周舉行前,已出線的阿根廷、蘇格蘭和土耳其又宣佈退出比賽。

關鍵字 賭博全球化, 賭波

求「才」? 求「財」?

24/05/2006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992年曾發表一篇文章,介紹四位對運動商業化貢獻最大的人物。第一位是全美最受歡迎的高球手,史上奪得最多次公開賽冠軍,被喻為第一位具商業價值的體育名星─史尼特(Sam Snead)。第二位是IMG運動經理人公司創辦人,被喻為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千位人士之一,有「運動行銷之父」之稱的麥哥馬克(Mark McCormark)。第三位是Adidas創辦人達斯拿(Adi Dassler)的兒子荷斯‧達斯拿(Horst Dassler),他藉著贊助世界各項大型體育賽事令其品牌的知名度遍及全世界。

關鍵字 賭波

點解我睇世界盃唔賭波?

24/05/2006

我是一個球迷,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更不會錯過。結婚以來,世界盃更陪伴著我及家庭成長。1982年結婚,正是世界盃舉行,與太太一同觀看球賽,一邊講解給太太聽,一邊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1986年女兒出世,又是世界盃開鑼,還記得一面為女兒調校奶粉,一邊觀賞世界級球賽的情境。1990年擁有屬於自己的新電視機去觀賞世界盃。1994年父親與我們同住,因此,1994年和1998年的世界盃,能與爸爸、兒子三代同室觀看。2002年世界盃決賽不單是中國隊首次晉身世界盃,更與一群曾經熱烈地賭波的朋友一同觀賞。

關鍵字 賭波

回應政府改變賽馬博彩稅的建議

07/04/2006

政府建議將賽馬博彩稅制改為按毛利徵稅,馬會在首三年包底80億元,大額投注者可獲回扣,值得肯定的是馬會不再堅持在暑假加開五天賽馬日,而新建議的折扣回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馬會與外圍競爭,不過政府提出的方案能否有效打擊外圍,本社則深表懷疑。為此,對於馬會的建議,本社有以下回應:

杞人憂天Vs暮鼓晨鐘

26/01/2006
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意見調查

如霧似真的公敵─外圍

08/12/2005

監察賭風聯盟成員剛與民政事務局官員、馬會代表和足球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委員見面,就香港的賭博政策交換意見。馬會強調香港非法外圍投注問題嚴重,馬會以警方每次行動搜獲的賭款為基數乘二(因為大部份行動在賽事中段進行),再乘二百五十天(足球)或七十八天(賽馬),之後再乘以估計的莊家總數,因此,馬會推斷每年外圍賽馬的投注額約500-600億元。